《画杨桃》教学设计洪湖市滨湖中心学校小学部姜虹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南方的水果,叫杨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和杨桃有关的课文——《画杨桃》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认读生词。1、《画杨桃》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课文朗读。2、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身去体验一下,赶快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3、瞧,新词朋友都着急和大家见面了,我们一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呢!(出示课件)三、再读课文,了解原因。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这是怎么回事儿?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划出答案:(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2)同学们是怎样评价我的?(3)老师是怎样做的?他的神态有什么变化?2、交流读书收获: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听边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出示课件)3、齐读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很准确。4、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出示课件)从中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5、结果“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的反应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评价我的?二、深入研读,体会做法。1、体会同学们是如何评价我的。(1)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a、引导:你们什么时候会哈哈大笑过?你们的这种笑和文中的哈哈大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b、学生回答后板书。(嘲笑)(3)指导朗读:有了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课件出示句子)“杨桃是这个样子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2、理解老师的做法。(1)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没有笑,他是怎么做的?a、学生交流文中的那段话。b、指导学生理解“审视”。在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审视)审视是什么意思呢?做做审视的动作。c、同学们想想:老师这一看,会有什么发现?d、是的,老师来到了我的座位上,审视了一下将桌上的杨桃,他与孩子们进行了第一次对话。(指导朗读)“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