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汤陵办事处刘营小学詹辉教材分析《枫树上的喜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接受能力。但是这篇童话又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一般的童话大都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讲述者是置身事外的。而这篇童话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穿插叙述的方式,把一个带着童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周围事物的孩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本文突出了孩子的童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并且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字词量,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并能够从课文内容中找出重点句子,也能初步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理念1、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就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所以,童话故事作为低学段的阅读文本,应该注意儿童的心理,重视儿童用童真童趣的语调朗读童话,从而更深入理解童话内容,进而主动创造童话。2、在新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为了这一理念,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故事。教学目标1、能准确认读生字,会写“荫、蔽、撑、懂”四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2、能初步掌握省略号、感叹号、问号在不同语境的用法。3、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话故事的真谛。教学重点:1、交流积累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识字、写字能力。2、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对话,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教学难点初步认识省略号、破折号等,了解标点的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