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糕(第二课时)宿州市第十六小学王影一、教材分析:《千人糕》是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文本以对话的形式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劳动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二、学情分析:经过前一单元的学习过渡,学生已经基本上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中,因而进这一单元的学习时,孩子们对汉字识读以及朗读课文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他们进行课文的学习,同时,课堂教学时应组织好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反馈,教师只在反馈过程中适时予以纠正、指导与强调即可。另外,教师需利用阅读教学给他们创设语言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理解、运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文本的主旨比较含蓄,二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限,教师需要予以适当的点拨与归纳,从而让他们对课文主题真正有所感悟。三、教学重点:懂得“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五、教法:课件激趣法指导朗读法六、学法:读中品悟法联系生活实际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米种植过程图片;八、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米糕的制作过程要哪些劳动。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懂得珍惜这些劳动成果。只有共同劳动,相互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的道理。九、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学习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名字超霸气的美食一千人糕,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老师就来检查孩子们的学习收获。有信心吗?.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指名朗读,教师适时进行朗读纠正、指导与强调2.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对话,对话的内容说的是什么?3,谈话引人:孩子们,文中的爸爸把普通的米糕说成是“千人糕”,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妙,他又想告诉孩子什么道理呢?带着这些小问号,咱们接下来再次走进课文《千人糕》吧!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千人糕。(二)、探究交流,理解课文1.过渡引入:“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孩子们,如果你就是这个孩子,听到爸爸的提议,你会有什么反应?生:我会觉得非常奇怪,什么是千人糕呢?师:文中的孩子跟你的感受一样,所以他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出示“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谁有信心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不理解,奇怪的语气)。师: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呢?爸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