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襄阳市襄城区欧庙小学张艳萍教材分析:《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接受能力。但是这篇童话又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一般的童话大都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讲述者是置身事外的。而这篇童话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穿插叙述的方式,把一个带着童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周围事物的孩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教学理念:1、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就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所以,童话故事作为低学段的阅读文本,应该注意儿童的心理,重视儿童用童真童趣的语调朗读童话,从而更深入理解童话内容,进而主动创造童话。2、在新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为了这一理念,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故事。教学目标:1.认识9个汉字,会认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法。3.感悟生命的美好,树立尊重其它生命,保护小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1.认识9个汉字,会认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感叹号、问号、省略号的用法。教学难点:感悟生命的美好,树立尊重其它生命,保护小动物的意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猜一猜:头黑肚白尾巴长,站在树上叫喳喳。因为常来报吉祥,人们看见都爱它。两生猜出,奖励。2.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学习第9课——《枫树上的喜鹊》。3.齐读课题《枫树上的喜鹊》。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于拿不准的生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