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原州十一小王佳妮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一首介绍祖国传统节日的童谣,讲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让学生从中认识、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并知道每个节日的具体时间。学情分析:本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目标: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舟”。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我国不同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渲染气氛。1.播放歌曲《节日歌》。2.揭课题,学习“传”“统”二字。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品读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名称,想一想:这些节日的日期是哪一天?三、随文识字,理解感悟。1.春节(1)在这些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是哪一个?(2)说说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吃年夜饭、贴春联(学习“贴”字)、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3)朗读指导,读出欢快的语气。2.元宵节(1)出示元宵节的热闹场面。(2)说说元宵节有哪些民俗活动?(3)学习“巷”,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4)指导朗读。(5)男女生比赛读。3.清明节(1)清明节:祭扫。学习“祭”。(2)介绍扫墓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同时为了缅怀革命先烈。(3)体会情感,指导学生用用缓慢、低沉的语气读这句话,读出怀念之情。4.端午节(1)出示赛龙舟的场面(2)端午节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3)认识“舟”、“艾”、“堂”三个生字。(4)写“舟”字。(5)小组比赛读。5.乞巧节(1)播放《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2)学习“七巧”、“郎”。(3)朗读感知。6.中秋节(1)出示月饼图片,学习“饼”字。(2)中秋习俗:吃月饼、赏月亮。(3)朗读指导。7.重阳节(1)重阳节习俗:敬老、踏秋、赏菊、登高。(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1.学生齐读。2.男女生对读。3.师生对读。4.拍手读。五、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