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点专题14金融去杠杆【热点背景】金融去杠杆防风险抑泡沫是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政策主线,但2016年下半年-2017年1季度政策导向基本是温和去杠杆。2016年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二季度会议强调“抑制资产泡沫”,随后8月底央行锁短放长,10月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密集出台;2016年10月28日政治局三季度会议再次强调“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房地产调控加码;2016年12月14-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房地产限购限贷、上调公开市场利率倒逼债市去杠杆、险资监管新规、防止资本流出等一系列政策出台。2016年下半年-2017年1季度相对而言政策导向温和去杠杆,对市场和经济短期冲击不大,股市震荡向上,经济延续复苏脉冲。2017年4月,4月份银监会连出8道文,雷霆万钧,股债市场均出现了大幅调整,而且这是在外围股市和经济纷纷走强的背景下发生的,再次表明流动性成为市场主要矛盾。5月一行三会再度频频释放“温和去杠杆”的政策信号:5月12日央行进行4590亿MLF操作,去杠杆的过程中流动性紧张时给口水喝;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表示,“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专题解读】一、什么是金融去杠杆杠杆化率是一个财务概念,具体到金融行业,一般是指资产与风险资本的比率。次贷危机发生后,“去杠杆化”(Deleveraging)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这个字眼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此次危机的一个标签,从各国政要到全球投资人士,再到经济学界,“去杠杆化”不断地被提及。在很多人眼中,它不仅代表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重大变化,更是对过去30年金融系统超常规发展的“修正”。目前兴起的轰轰烈烈的金融去杠杆化运动包括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然而其结果则必然会导致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去杠杆化乃至全球经济的去杠杆化。二、金融领域高杠杆形成的深层次原因1.稳健发展理念未有效坚持,追求短期业绩。金融业只有稳健经营才能基业长青,这种稳健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也为国内外卓越的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所证实。然而,由于风险爆发往往具有滞后性,而收益则在当期体现,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金融机构往往很难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并且易于为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危害,不能很好地坚持稳健经营的发展理念。在金融加杠杆的过程中,典型的是商业银行借道信托公司、证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