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点专题3影子银行【热点背景】外媒报道,IMF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危机后影子银行持续增长,新兴市场经济体影子银行势头强劲,规模占到了GDP总量的35%到50%,更是以20%的年增长率赶超了传统银行。报告还显示,影子银行问题在中国比较突出,其融资增速已达到银行信贷增速的近两倍,需要监管者们更为密切地监测。【专题解读】一、什么是影子银行?影子银行,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一般是指那些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国影子银行大体可以归为两类:体系内的影子银行和体系外的影子银行。前者包括信托在内的有牌照、监管不足的机构与业务,这是中国影子银行的主体。后者主要是商业银行以外的影子银行慢慢产生并逐渐形成体系,主要包括: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民间借贷、地下金融、私募投资,互联网金融等。影子银行可以分为三类:首先,就是影子银行本身,主要有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SIV和货币市场基金等。第二类是应用影子银行方法的传统银行。这些银行仍在监督管理下运行,同时可获得中央银行的支持,但它们也将影子银行的操作方法运用到了部分业务中。第三类则涵盖了影子银行的工具,主要是一些能够让机构转移风险,提高杠杆率,并能逃脱监管的金融衍生品。“影子银行”是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杆收购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影子银行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其一,交易模式采用批发形式,有别于商业银行的零售模式。其二,进行不透明的场外交易。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而且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柜台交易市场进行,信息披露制度很不完善。其三,杠杆率非常高。由于没有商业银行那样丰厚的资本金,影子银行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二、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内容中国当前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表现为规避监管的各种金融创新,一方面需要肯定其符合13387561950133875619502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必须予以规范和监管。1.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基本思路与国际情况不同,中国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创新不足、盈利模式单一、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监管部门宜从国情出发,根据“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需要、与市场接受程度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