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点专题1利率市场化【热点背景】2016年3月20日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6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应该说在去年年底之前基本上就已完成,金融机构都有自主决定利率的权力。2015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5年10月24日起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专题解读】一、什么是利率市场化利率的市场化其实质是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的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经济主体都不可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制定者,而只能是利率的接受者。利率市场化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金融活动是资金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的资金交易活动。金融交易主体应该有权对其交易的资金规模、价格、偿还期限、担保方式等具体条款进行反复权衡和选择。第二,利率的数量结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应该由市场自发选择。金融交易的双方应该有权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规格、期限、风险及其具体利率水平达成协议,从而为整个金融市场合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第三,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它们市场交易量大、信息披露充分从而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将成为制定其他一切利率水平的基本标准,也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第四,政府(或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政府对金融的宏观调控,而是其调控是依靠间接手段,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资金供求价格格局,从而间接影响利率水平。二、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我国利率的管理体制改革过程,到目前为止可以分为“放权”和“放权与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并行”两个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希望在今后若干年内继续保持存贷款利率政策和汇率和政策的稳定,合理推进利率市场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现将截止目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梳理如下:1992年,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的幅度内浮动。13387561950133875619502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要制定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进一步理顺存贷款利率、贷款利率和有价证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