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金融硕士冲刺班讲义《431金融学综合》真题精解及冲刺主讲:马彦伊1利率市场化问题资料补充:利率市场化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理论市场化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金融活动是资金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的资金交易活动。金融交易主体应该有权对其交易的资金规模、价格、偿还期限、担保方式等具体条款进行反复权衡和选择。第二,利率的数量结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应该由市场自发选择。金融交易的双方有权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规格、期限、风险及其具体利率水平达成协议,从而为整个金融市场合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第三,同业拆借利率或者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它们市场交易量大、信息披露充分从而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将成为指定其他一切利率水平的基本标准,也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第四,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主张放弃中央银行对于金融的宏观调控,而是其调控是依靠间接手段,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资金供求价格格局,从而间接影响利率水平。1.运用相关理论并联系实际,分析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进程和利率市场化可能给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提出应对冲击的策略。(中央财经大学2013真题;华侨大学2014真题)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政府放松乃至解除对利率的严格管制,从总体上提高利率弹性,使利率充分反映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引导资金流动合理化、效益化,并以此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实现金融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利率体现了金融商品的价格,应该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为了实现资金流向的优化配置,反映金融机构的定价权和客户的选择权,我国从1996年起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总体思路为“先实现货币市场和债券币场的利率市场化,再实现存贷款利率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