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4期宁波教育学院学报Vol.25No.42023年8月JOURNALOFNINGBOINSTITUTEOFEDUCATIONAug.2023——————————————收稿日期:2023-01-10基金项目: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辅导员研究专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研究”(22JDSZ3176);2022年度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移情体验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研究”(Y202250991)第一作者简介:金慧燕(1989-),女,浙江宁波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移情体验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金慧燕,叶卫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摘要:移情体验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心理学运用的技术手段。当前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呈现出方式方法多元、组织分工严密、团队配合专业、网络投放精准、技术远程控制、辐射范围面大、案例成功率高、甄别难度增强等特点。通过对移情体验三大成分的剖析,探究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的主体性需求、自主性选择和社会性机制,可以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教育提供依据、增强师生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提供新的技术路径。关键词:移情体验;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60(2023)04-0113-05公安机关2022年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国遭受电信诈骗最多的人群中,以18岁至35岁的年轻人居多,比例超过50%,受害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人群及无业人员。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教育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控机制,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不仅是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创建文明社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具体体现。一、移情体验的现实运用状况移情能力是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移情的过程是行为主体不断内化知识的一个过程。理解所学知识是学习的本体目的,在此基础上成为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学习的现实意义。(一)移情体验的基本内涵移情体验法,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狄尔泰的“将心比心”,或者日常生活中换位思考的“设身处地”。通常意义上指的是,将自己和他人站位互移,使人具有能够知觉、体验、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并通过换位感知现象,对感知到的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采取合乎情理的推理方法。(二)移情体验使用现状移情体验是体验教育方式的一种,在小学、中学等初等义务性教育阶段中经常使用。搜索高等教育的相关实际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