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类公文(1)识别总结类公文。主要目的是把具体情况告知或汇报给某个或者某些对象。(2)典型的总结类公文。汇报(提纲)、讲话稿、发言稿、调查报告、编者按等。【解读】1.方案类的公文要求围绕相关的问题写一篇建议书,如何解决问题。开始先是背景(有可能是问题、简要的交代、意义),然后是对策,最后是简要的结尾。2.总结类公文是目前国考出卷人最爱考的一种,因为它一定程度上可以脱离模板化的痕迹。方案类的公文重点提对策,前面扣“帽子”,后面加结尾,非常有规律,基本上把套路记住了不可能是低分。但是总结类公文不同,顾名思义,就是对已经发生的情况(比如开会、考察、总结汇报)进行汇总、总结、介绍,没有套路,因为不知道材料中说什么,材料中说的是什么就是什么,出卷人可以设置任何场景,这样对同学的考查更灵活,没有公式可以背。3.在考场上看到的一些比较新颖的文种,比如国考考过的调查报告、调查问卷、考察报告、编者按,包括第一节课看到的导言(黎明的作品展)等看起来比较创新,是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文种,其实都以总结为主,只能围绕主题,有什么写什么。(3)总结类公文写作框架:标题:关于+事由+的+文种主送机关或称呼:开头:背景、根据、目的等主体:问题、危害、意义、对策等结尾落款:发文者××××年××月××日【解读】1.总结类公文题的写作规律:有啥写啥,没啥不答。(1)有啥写啥:比如要求围绕心理健康活动进行总结发言,围绕的主题是心理健康活动,材料中介绍的各种要素都要写,比如介绍了这次活动举办的背景、介绍活动的具体内容、介绍了活动取得的成绩意义,总之围绕这个主题,材料交代的方方面面都要写入答案。(2)没啥不答:曾经国考考过跟着领导去考察,考察到了一堆经验和问题,考察出来的问题没有必要帮领导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如果要提出对策,就不属于总结,而属于方案类公文。总结就是抄,材料交代的就写,没有交代的就不写。总结就是围绕主题“有啥写啥”。2.每一道题的内容都不一样,出卷人就爱考总结类公文,在这种类型的题目中,有可能出现的要素是问题、对策,危害、意义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材料有什么就写什么,有可能是比较常规的要素,也有可能是不太常规的要素,总结类公文的精髓在于反模板。例二(2017年国考地市级)假如你是某报社记者,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为题,写一篇报道。(20分)要求:内容具体、全面;语言流畅,有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