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三农”经济活力2023年新时代家风建设与乡村振兴互进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严家祠堂为例严柠徐钰然(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苏州215021)[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文明进步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发挥家风的功能,旨在通过家风影响个体乃至整个社会。基于此,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严家祠堂家风家训教育基地为例,从阐述其优良家风的主要内容入手,重点围绕其优良家风文化与乡村振兴的互进关系展开详细探讨,研究如何通过充分发挥家风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以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词]家风建设;乡村振兴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家庭的和睦融洽、文明进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征程上,如何荡涤家风中的封建糟粕,正确理解家风的深刻意蕴,并将其付诸到乡村振兴的实践行动中,使其成为助推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新时代家风建设提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这说明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实现乡村繁荣发展不能只关注物质文明,而忽视精神文明。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陈规陋习仍然存在,很多贪腐案件的影响十分恶劣,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声誉。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目前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困难多、周期长、阻力大,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家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远可持续发展。二、严家祠堂家风文化中的优质内容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严氏家族规范治家,制定宗规十六条,在家族管理、品德规范、奖罚和教育等方面均有明确要求。在封建社会,宗规无疑起到了教化后代、稳定家庭和宗族关系的作用,但是其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因此,对待宗规十六条,我们不能全盘接受和彻底否定,而要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对家风文化优质内容的提炼,实现了家风文化与时代的结合,促进了家风文化的传承,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具体体现如下。“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