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院2020年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烙铁画技法与创新研究(SK2020A0289)。作者简介院孙境泽(1992-),女,吉林桦甸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管理。收稿日期院2023-03-14新时期乡土题材国画作品中的农民形象塑造孙境泽安庆师范大学,安徽安庆246000摘要:不同时期,中国画作品中的农民形象呈现出不同的创作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带有浓厚人文特征的写实主义乡土绘画兴起,艺术家塑造的农民形象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之前的模式化、单一化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作品中的农民形象温暖平淡、勤劳朴实、坚韧不拔,并且融入艺术家丰富的审美理念与理性思考。结合乡土题材国画的创作历程,分析笔墨语言的重新建构,探究国画作品中的农民形象,以期推进我国乡土题材国画作品的现代化发展。关键词:乡土题材;国画作品;农民形象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734(2023)03-0090-03农耕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起源与发展的根基,对于画家来讲,农耕文明、乡村文化、农村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是画家创作的“素材库”。乡土题材国画主要指艺术家对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社会风尚、地方习俗、风土民情的真实情境的艺术再现,拥有鲜明的时代性、抒情性、叙事性及文化性特征[1]。在不同文化与时代背景下,国画作品中的农民形象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为充分探究国画中的农民形象塑造内涵,需要对农民形象的创作历程有深入、全面的认识。1新时期国画作品中农民形象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是“主题重建”的关键时期,是提倡人道主义与人性尊严的特殊时期,绘画逐渐成为画家抒发情感、表现个性、安顿灵魂的重要手段[2]。在新时期背景下,艺术家直面社会生活,探索中国画现代化发展的新方向、新领域及新思路,积极投入到乡村题材中国画的创作中,并吸收和借鉴文化成果,寻找中国画创作的新技巧,推进中国画的健康发展。追求生存本质的审美理念是我国画家回归人性、追求真实、回归现实的价值追求。当时的画家对乡村居民的情感是真挚的,他们歌颂农民、赞美乡村、怀念田园生活、眷顾农民的情感,并悲悯和同情农民所经受的苦难生活。当艺术家将这些情感通过传统笔墨抒发出来的时候,便形成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在该时期,拥有影响力、代表性的艺术家有刘金贵、王炳炎、陈白一、何家英、王有政及刘文西等人,他们所创作的乡土题材中国画情感真挚、写实细腻、惟妙惟肖并且富有时代特征。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