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2019北京中考真题地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在整理地理学习笔记时,我们可以借助实物地球仪A.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B.看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C.精确测量出山地的海拔D.直接读出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图1为小明同学观赏“金光穿洞”后发的朋友圈截图和他手绘的颐和园游览图。读图,完成第2-6题。2.观赏“金光穿洞”现象的最佳天气为3.拍摄此照片可能在A.谐趣园B.十七孔桥上C.中午D.傍晚4.每年这个阶段都有“金光穿洞”现象,与其形成有关的是①地球自转②地球公转③天气④气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与首都城市职能中相契合的一项是2/17A.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C.科技创新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6.看了小明的朋友圈,小敏也计划去颐和园,为尽快到达十七孔桥,他应把导航目的设置为A.北宫门B.东宫门C.新建宫门D.南如意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仙”李白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个“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图2为李白行走足迹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9题。7.李白的足迹多在A.地势的第一级阶梯B.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C.秦岭—淮河以北地区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8.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的景观位于A.长江中下游B.长江下游C.淮河下游D.黄河中下游9.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的是A.四川省地形崎岖B.山西省交通不便C.云南省位于边疆D.贵州省晴天较多图3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或人口政策的一组漫画。读图,完成第10-12题。10.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当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是为了A.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B.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C.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D.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3/1711.能正确反映我国人口问题及对应政策发展变化过程的排序是A.a-c-d-bB.b-c-a-dC.c-a-b-dD.d-b-a-c12.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我国国家公园的设立旨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推进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其代表国家形象,展现中华文明,还可以开展环境教育。图4为日前我国启动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13.图中A.北方地区四季分明,最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