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研究的设计如果说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答问题,那么研究设计的任务则是确定解答问题的途径、策略、手段和方案。正如自然科学研究可以设计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案一样,社会研究的设计也是在各种途径和方案中进行选择。第一节研究类型只有根据不同的研究类型,才能有效地选择研究方法或研究途径。因此,研究设计应当首先从各种角度确定研究类型,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从设计的角度看,主要可以从研究目的、研究的时间性、调查对象的范围这几方面来划分和确定研究类型。一、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一)描述性研究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即描述社会现象是什么,它是如何发展的,它的特点和性质是什么。描述性研究同探索性研究一样都没有明确的假设,它也是从观察入手来了解并说明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本书附录中的“中国犯罪问题研究”和“江村研究”都是描述性研究的范例,前者详细地描述了中国二三十年代犯罪的状况、类型和特点,后者则展示了中国的一个农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全貌和发展过程。描述性研究尽管没有明确的假设,但在进入观察阶段之前必须有一些初步的设想,以避免观察的盲目性。这些设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的时间性:是了解社会现象的当前状态,还是了解它的历史状况或发展过程。也就是说要在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之间作出选择。2.研究的空间范围:是了解几个地区或城市还是了解整个国家的状况,是对现象作出整体描述还是将整体划分为一些类型(如不同城市、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分别进行描述以相互比较。只有规定了研究的空间范围,才能确定观察的地点和对象。3.研究主题和内容:虽然研究课题已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但是需要具体化,以明确本次研究究竟是要描述什么。例如,研究题目是“中国当代的犯罪问题”,在这一题目下有各种主题和具体内容,如犯罪率.犯罪类型、犯罪心理、导致犯罪的社会因素、各类犯罪的特点、人们对犯罪的态度等等。一项研究可描述其中一个主题,也可以选择多个主题。4.研究层次和角度:研究者可以仅在经验层次上描述具体现象,也可以在抽象层次上说明这些现象的普遍意义。例如,可具体描述各类罪犯的经济收入和家庭背景,也可描述整个社会在性观念、伦理道德观和社会关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研究层次还可分为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前者如描述当代社会的犯罪具有哪些一般特点和普遍的行为模式,后者如描述犯罪者的心理活动和导致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