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第一节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与民政工作一、民政工作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初召开的第八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当时的民政部部长崔乃夫曾将民政工作概括为“三个一部分”——政权建设的一部分,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这三部分的具体内容已有变化,但它仍是N前中国民政工作的基本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工作是一个国家实施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手段。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分不开的。社会福利是国家的制度、国家的立法和政策以及国家的规划,社会工作是属于具体操作的层面的,是对具体的社会福利对象提供满足他们福利需求的社会服务,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具体实施和运作。而民政部门则是政府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工作实务的行政管理部门。因此,民政工作与社会福利、社会工作就这样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在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工作的发展又有其特殊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孕育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通常在国际上被认为主要活跃于“民间”的社会工作领域当然也被囊括在内。这种社会福利体系与中国几千年来的强调“社会控制”和“大一统”的儒家传统是分不开的。在这种体制或体系下,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将解决社会问题、增加人民福利视为己任。这样,就有了一个直接以行政手段来推行社会福利或社会工作的政府部门——民政部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走上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制的改革之路,“民间社会”也在渐渐发育成长。但是,上层建筑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经济基础,在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没有充分发育之前,旧体制的惯性仍占优势。所以,中国的社会福利或社会工作在目前以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仍然要靠政府以行政手段去推行。因此,我们现在讨论中国的社会福利或社会工作就不能不讨论中国的民政工作和民政部fl(系统)为了弄清民政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以及社会工作的关系,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进程及其思想脉络。二、中国社会福利的思想脉络(一)古代中国的福利思想与实践社会福利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虽然在古代汉语中没有“福利”和“社会福利”这一类词汇。追溯历史,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就有诸子百家对社会福利的各种说法:1.儒家的“民本”、“仁政”和“大同”思想在儒家经典中,《尚书》论述道:“德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