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本章要点】·文化是人类社会最为整体的、系统的特征,是考察和理解社会的重要维度。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文化具有超生理性、超个人性、象征性、全括性、整体性、传递性与变迁性等特征。·文化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之分。文化包括象征符号、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物质文化四个基本构成要素。从文化分层角度,可将文化分为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区域、文化模式四个层次。·在对文化模式的评价上存在着“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两种倾向。·在比较不同文化时,“文化震惊”和“边际文化”是两个重要社会学分析视角。·文化具有认同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功能和教育与教化功能。【关键概念】文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文化堕距象征符号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区域文化模式文化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震惊边际文化文化涵化文化为人类社会所特有。在理解人类社会的时候,人们曾经尝试着用各种不同特征定义人类社会与其他动物群体的差异性,其实,人类社会最为整体的、系统的特征就是文化现象。虽然其他动物也会有群居的“社会”现象,但是,其他动物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仅仅是自然的、生理的、本能的现象,而只有人类社会创造、传递和演习着文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使用“人类社会文化”概念,简称“文化”。文化联系着社会生活和社会运行的各个方面,因此,文化是考察和理解社会的最重要维度之一,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一、什么是文化“文化”一词英文为“culture”,来源于拉丁语,原意是指“耕耘”、“耕作”,其最初含义与农业文明有直接的联系。对于文化的定义,学界有久远的历史,要解释清楚文化的含义,就不能不回顾一下学术文献中的文化定义。文艺复兴时代,也是西方文化的繁荣期,人们将农业、手工业、商业、教育等活动都归入了文化范畴,认为凡是与自然状态、天然状态相对立的都属于文化现象。德国学者普芬多夫(S.Pufendorf)曾这样定义文化概念:文化是社会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人与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按照这个定义,文化既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非物质因素。不过,也有些学者认为,文化不包括物质因素,只包括精神因素。持此种文化观的,最著名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EdwardB.T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