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在研究社会现象时,会遇到许多具体的方法论问题。虽然我们对方法论的基本问题已有所了解,并确定了自己的基本态度,但这仍解决不了“从何入手”和“如何研究”的问题。例如,对于“如何看待和解释社会现象”的问题,我们已在哲学上确立了这样的观点,即社会现象是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要以辩证的、系统的、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说明与解释。但这仅仅是提出了任务和指导原则,而没有解决“桥”或“船”,即方法和方法论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应当从何种角度分析社会?如何分析社会现象的因果联系?何种解释方式才称得上是系统的、科学的解释?……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所提出的任务只不过是一些空洞的哲学原则。本章将对社会研究中的一些方法论问题加以介绍和讨论,并详细说明社会理论的构成及理论解释的类型。第一节社会研究的层次与角度要对社会进行研究,就需要对研究对象的范围有全面的了解。社会学家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多层次的整体,“社会学的对象包括各部分具有深度的社会现实,从社会表层及形态基础(地理的、人口的、生态的、工具的等等)到由活的日常实际所构成的上层建筑,复至集体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最后直至既是集体的又是个人的社会意识,都是不断往复运动,组成了社会现实之网,所有这些纵深层次互相渗透,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一即总的社会现象。”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但社会的性质又超出个人特性的集合。那么,对社会的研究应该从何入手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划分出社会的层次。一般来说,可以将社会现实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个人层次,它可进一步分为客观与主观(即行为的和态度的)两个层次。(2)群体(或集体)层次,它也可再分为客观层次和主观层次,前者包括群体结构和集体行为,后者包括人际关系和互动规则。(3)社会结构层次,它比前两个层次更抽象,它包括由社会分化形成的社会制度,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网络。(4)文化层次,文化是指由社会成员所共有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规范所产生的各种社会现象,这一层次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③。上述层次是从研究单位的角度划分的。当然,还可以从其它角度划分社会层次(如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一、研究层次——宏观与微观由于社会现象的错综复杂,对社会的研究一直是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者选取的社会层次和观察角度不同,他采用的研究方式也就不同。当代法国社会学家布东根据一些经典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