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社会政策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但与其他公共政策一样,政府的社会政策往往不能自动地或简单地对社会问题做出反应。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群有各种各样的需要,社会上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需要和问题都能得到政府的同样重视。在一定的时期中,哪些需要和哪些问题能够得到政府的重视,得到多大程度的重视,不是简单地只由这些需要和问题本身的性质和程度来决定,而是还要通过决策者的选择。在具体的政策实践中,在任何一个国家中,在特定的时期内都可能有一些社会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可能被长期忽略。对于那些进入了政府决策者视野的社会问题,政府也先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所涉及的需要或问题做出分析,判断其轻重缓急,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因此,一项社会政策的出台,除了有其客观的社会背景以外,政策决策者对问题的判断也是很重要的。面对复杂的客观因素,为了使社会政策具有更好的针对性,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就需要有一系列的程序来保证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信息准确和决策正确,这也就使得社会政策的决策过程变得很复杂。所谓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是指社会政策的主体(政府)为了满足全体或某些社会成员的需要,或解决某些社会问题而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了收集和分析社会需要和社会问题的信息,政策方案的设计、论证和试点,最终政策的通过和发布等一系列的步骤。经过多年的政策实践,各国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都形成了一些程序和规范,以减少对政策制定过程不必要的人为干预。但是由于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涉及的客观和主观因素很复杂,因此在现实的决策过程中也很难完全避免来自决策者的主观影响。并且,由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各个步骤都将直接影响到将来的社会政策,因此社会中各个利益群体往往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社会政策的决策过程。这就使得社会政策的决策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对于学习社会政策的学生来说,一方面需要了解社会政策决策的一般程序,以及在每个步骤上相应的规则和惯例,另一方面也需要了解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社会政策决策过程的一般程序,并结合我国的情况,简要分析影响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一些因素。第一节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和决策模式一、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所谓“决策”,是指制定政策的行动。而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也就是指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所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