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基质分类方案(试行)序号一级类及依据二级类及依据三级类及依据描述1按照地表基质发育发展过程划分(A)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少数由天然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成因(A1)岩浆岩参考:《岩石学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2/3-1998)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A2)沉积岩在地壳表层条件下,母岩经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和某种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形成成层的松散沉积物,而后固结而成的岩石。(A3)变质岩在变质作用条件下,由地壳中已经存在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及先前已经形成的变质岩)变成的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及变质结构与构造特征的岩石。2(B)砾质指地表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作用而成,颗粒粒径≥2mm者体积含量≥75%的岩石碎屑物、矿物碎屑物或二者的混合物。粒级(B1)巨砾参考:温德华,第四纪沉积物的碎屑粒级分类颗粒粒径≥256mm者体积含量≥75%。(B2)粗砾颗粒粒径64mm(含)-256mm者体积含量≥75%。(B3)中砾颗粒粒径4mm(含)-64mm者体积含量≥75%。(B4)细砾颗粒粒径2mm(含)-4mm者体积含量≥75%。3(C)土质由不同粒级的砾(体积含量<75%)、砂粒和黏粒按不同比例组成的地球表面疏松覆盖物,在适当条件下能够生长植物。质地(C1)粗骨土参考:张甘霖等,2013,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不同粒级砾体积含量介于25%到75%之间。(C2)砂土不同粒级砾体积含量<25%,筛除砾质后砂粒质量含量≥55%。(C3)壤土不同粒级砾体积含量<25%,筛除砾质后砂粒质量含量<55%,黏粒质量含量1准。三级类按土壤理化<35%。(C4)黏土不同粒级砾体积含量<25%,筛除砾质后黏粒质量含量≥35%。4(D)泥质长期处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水体底部的特殊壤土、粘土,以及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1.5的粘性土。成因(D1)淤泥参考:张富元等,2006,深海沉积物分类与命名,海洋与湖沼,37(6):517-523湖沼、河湾、海湾或近海等水体底部有微生物参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近代沉积物,富含有机物,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D2)软泥生物遗骸质量含量<30%的深海泥质沉积物。(D3)深海黏土远洋沉积物中生物遗骸质量含量<30%的细粒泥质沉积物之总称。2《地表基质分类方案(试行)》编制说明根据《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自然资发〔2020〕15号,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参考地质学、地理学、土壤学、农学和生态学等国际、国内现行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