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舞蹈37一、肖邦简介肖邦(1810-1849),世界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出生于波兰共和国,是欧美地区19世纪音乐领域的杰出代表,其作品饱含浪漫主义色彩,素材大多源于当地民间音乐,又受到巴赫的影响,因此他的作品多为钢琴曲,被人们赞誉为“极具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肖邦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早年到1830年是肖邦创作生涯的开始,其主要作品包括《第一钢琴协奏曲》以及《第二钢琴协奏曲》,两部作品富有丰富的浪漫主义情怀,且音乐还涵盖了民族之风格,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与积极乐观之态。第二个阶段:1830-1831年期间肖邦所创作的曲子带有浓厚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之情,代表作品有《c小调(革命)练习曲》以及《a小调前奏曲》等,是将爱国主义情怀同音乐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杰作。第三个阶段:1832-1845年这个时期肖邦在创作中内容、艺术形式以及钢琴表达技巧方面均日趋完美。最为突出的代表作有《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波兰舞曲》)以及《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等。第四个阶段:1846年后(晚期)的作品依旧存留在表达对祖国以及亲人的思念情感上,代表作品包括《f小调玛祖卡舞曲》及《幻想波兰舞曲》等。二、肖邦叙事曲概述所谓“叙事曲”,指的是具有戏剧和叙事功能以独唱、独奏为主的曲子。其源自拉丁文,大致意思是“跳舞”,最开始指的是舞蹈歌曲类。到了十四世纪之后,因为没有舞蹈加入,只是歌曲,因而也成为德、英、意、法等地独唱曲的统称。相比叙事歌曲,叙事曲也带有叙事功能,就好比有人在讲故事一样,素材大多出自当地的文学典故、传说或是历史故事。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是肖邦进行叙事曲创作的时期,这个时间正值肖邦青年时期(21-31岁),在这一时段的叙事曲创作里,肖邦把祖国以及祖国同胞融入作品的创作题材。器乐叙事曲诞生后,将叙事诗的文学体裁写入纯音乐的语言之中,两者结合,重新丰富了音乐领域的可塑性。肖邦将声乐作品里原本具有的叙事曲体裁借助出来,融入钢琴叙事曲的创作,无疑是开辟了音乐领域的新方式。这得益于密茨凯维支叙事诗的感染力,该类音乐方式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此叙事诗的民间风格可分为两个内容,即格调与语言。肖邦所作的叙事曲,针对民歌部分主要是在即兴式的变奏以及主题方面有自己的风格。这也意味着,其打开了器乐叙事曲的新大门,对叙事曲的领域涉及也有所扩大。三、《F大调叙事曲》曲式结构肖邦的作品—《F大调叙事曲》有别于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