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复习材料ByDavid·Yuan12011-2012鼻科学复习提纲1、鼻唇沟(nasolabialfold):鼻翼向外下与面颊交界处有一条浅沟,即鼻唇沟。※2、梨状孔(pyriformaperture):鼻骨(上)与上颌骨额突(外)及腭骨突起(下)共同形成梨状孔。3、鼻尖及鼻翼处皮肤含较多汗腺和皮脂腺,易发生痤疮、疖肿、或形成酒渣鼻。4、外鼻的静脉回流:外鼻的静脉主要经内眦静脉(angularvein)和面静脉(facialvein)汇入颈内静脉,内眦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cavernoussinus)相通。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以双向流动。※5、危险三角区: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6、鼻腔左右各一,冠状切面呈三角形,矢状切面上内侧壁及外侧壁均呈四边形。一般所指鼻腔系指固有鼻腔,后者经鼻内孔(鼻翼内侧弧形的隆起,也称鼻阈,limennasi)与鼻前庭(nasalvestibule)交通。鼻前庭富含皮脂腺和汗腺,故易发生疖肿。7、鼻中隔(nasalseptum):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又称筛骨垂直板,perpendicularplateofethmoidbone)、犁骨和上颌骨腭突组成。※8、利特尔区(Little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丛,该区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9、鼻腔的外侧壁,分别由上颌骨、泪骨、鼻甲骨、筛骨(内壁)、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构成。10、每一个鼻甲的下方与鼻腔外侧壁均形成一个间隙,分别称为下、中、上鼻道。※11、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上颌窦内侧壁的一部分),骨质较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12、下鼻道顶呈穹窿状,在其顶端有鼻泪管(nasolacrimalduct)开口。13、中鼻甲基板:中鼻甲后部向后延伸,其附着处逐渐发生方位的改变,由前部的前后位转向外侧附着在鼻腔外侧壁的后部,使中鼻甲的后附着部呈从前上向后下的倾斜的冠状位,这一部分中鼻甲称为中鼻甲基板。中鼻甲基板将筛窦分为前组筛窦和后组筛窦。※14、嗅沟(olfactory)或嗅裂:以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水平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嗅沟或嗅裂。※15、总鼻道(commonmeatus):在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水平以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称为总鼻道。16、钩突(uncinateprocess):中鼻道外侧壁上有两个隆起,前下者呈弧形脊状隆起称为钩突。17、筛泡(ethmoidbulla):中鼻道外侧壁上有两个隆起,后上的隆起称为筛泡。18、半月裂孔(semilunar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