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手绘考研TEL:400-0069-000网站:WWW.DAYUSHOUHUI.COM第0页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大禹手绘考研TEL:400-0069-000网站:WWW.DAYUSHOUHUI.COM第1页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内容提要:0绪论一.中国木构建筑优势和劣势·优势: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有较强的抗震性能;便于修缮和搬迁。·劣势:木材逐渐的稀少;木架建筑易遭火灾;木材消耗量大,难以满足大空间复杂空间的需要。二.木构架建筑的分类1.穿斗式建筑·用穿枋将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在柱头搭接檩条,将一榀榀的房架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的房架。·穿斗式木构架用材料少,柱子密集,只适用室内空间较小的建筑。2.抬梁式建筑·柱子上搭梁,在梁端搁置檩条,再在梁上支撑短柱,短柱上再搭短梁,如此层叠,梁总数3-5根。·抬梁式木构架,用材料较大,柱子少,采用跨度较大的梁,能满足有较大室内空间的建筑。三.斗栱1.基本概念·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2.斗栱的作用·增加承托的作用。·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栱的最基本的功能。·防雨,早期用夯土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抗震,纯靠榫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装饰作用。·等级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模数作用。斗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大体分为外檐斗栱和内檐两类.从具体部位分为柱头斗栱,柱间斗栱,转角斗栱。3.斗栱的发展状况·斗栱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汉代,斗栱的形式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虽然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基本特征已经形成,对后来的进一步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大禹手绘考研TEL:400-0069-000网站:WWW.DAYUSHOUHUI.COM第2页·唐:斗栱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柱头铺作已经相当完善,与后来的样式相差不远,但补间铺作仍然比较简单。·宋:斗栱发展到宋代被认为是已经成熟,转角铺作已经完善,补间铺作和柱头铺作的尺度与形式已经统一,在结构上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明清:元起斗栱的尺度渐变小,明清时斗栱的尺度更小,柱头科和平身科尺度已经有了差别。斗栱的结构技能减弱,装饰作用增强。4.斗栱的命名·斗栱在宋代被称为“铺作”,清代称为“斗科”、“斗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