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溶液的量提出问题: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观察活动一:往15mL水中加入3g硝酸钾,搅拌现象:固体全部溶解结论:硝酸钾可溶于水往15mL水中加入3g氯酸钾,搅拌现象:固体有剩余结论:在常温下,15mL水中溶解氯酸钾是有限的升高温度或再加5mL水,搅拌现象:固体继续溶解结论:又能继续溶解氯化钠结论:1、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溶质的量是有限的。2、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状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概念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思考在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溶剂”呢?小结: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量的情况下,原饱和溶液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因此只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饱和溶液才有确定的意义。注意•1、首先要明确“一定温度”“一定溶剂”。•2、饱和溶液是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了。•3、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怎样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在同种条件下,往溶液中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质不溶解,则为饱和溶液。思考题:判断正误1、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怎样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温增加溶质降温蒸发溶剂例题将某温度下KNO3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加入KNO3晶体B.加水C.降温D.恒温蒸发水分ACD决定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内因: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温度;100g;饱和;克(单位)二、溶解度思考题?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的含义是什么?20℃时,把40g硝酸钾放到100g水中,是否所有硝酸钾都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克硝酸钾。131.6g判断正误:1、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2、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3、20℃时,50g水中加入18g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是18g。4、10℃时,100g水里溶解了15g蔗糖,所以1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15g。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g一般称为<0.01难溶0.01~~1微溶1~~10可溶>10易溶注:上表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