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1多组分的空气一、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空气的组成以及干燥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数。•2、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3、能够解释“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实验现象,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增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环保意识。二、教学重、难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三、教学设计•1、引言: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我们,可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那么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还要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2、提问: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3、实验展示: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4、学生讨论:集气瓶内的水为什么不能升到顶端?三、教学设计•5、学生得出结论: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6、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7、学生答:是用燃烧的方法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8、实验验证:探究活动二:•学生按照课本P52上的两个实验步骤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9、反馈: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实验现象。•10、归纳:实验现象为红磷燃烧;①发出白光;②生成大量白烟;③放热;④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水上升约1/5体积,同时白烟消失。三、教学设计•11、讲解:在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红磷要足量,以确保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动作要迅速,即要立即将其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不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瓶塞;•④实验开始时,导管应全部浸没在水槽中以注满水,以防止实验后,因导管中未注满水,而开成负压,使得倒吸入管中的水有一部分留在导管内而引起误差。三、教学设计•12、提问:瓶内约4/5体积的空间还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13、反馈:学生互相讨论,思考反应现象,并分析。•14、学生答:还有气体,因为液面没有上升到顶部。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使用过量的红磷,能确保把瓶内的氧气消耗完。•15、提问: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1/5,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在哪里?•16、反馈:学生互相讨论,分析原因。当学生分析感到困难时,教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