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回顾通过水的分解及水的合成的学习,问题1、谈谈你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问题2:说说原子与分子的本质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再分;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再分的,原子不可再分。(提醒:不要忘记条件呀)问题3:说说你理解的原子的特点是什么?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你知道吗?水由水分子构成(H2O)镁由镁原子直接构成(Mg)食盐由离子构成(Na+、Cl-)水食盐镁原子分子离子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归纳总结观察与思考:从微观的角度看镁条燃烧,你认为哪些微粒发生作用?课题原子的构成课题原子的构成TheconstructionofatomTheconstructionofatom课题原子的构成课题原子的构成TheconstructionofatomTheconstructionofatom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原子的结构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情感目标:通过原子结构发现的历史,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敢于对权威质疑的科学态度。能力目标:使学生感受认识物质的一般规律。提出问题1、那么,原子究竟是不是简单而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呢?2、原子的内部结构到底咋样呢?请大家回忆初中学过的知识及阅读教材P45-48的短文,针对下列几个问题。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重要的阶段?2、简单描述各个阶段科学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什么样子的。3、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中,你对科学发展历程来看又有哪些体会?交流与讨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实心球体“西瓜”原子结构模型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核外电子分层模型历程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1897年)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电量、质量怎样?原子结构示意图“道尔顿”-------1803年,英国科学家提出近代原子学说,(近代化学之父)结论:认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森-----1897年,英国科学家----假设模型:葡萄干比作:实验名称:高压真空放电管实验结论: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的微粒---电子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卢瑟福(1911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假设模型:实验名称:α粒子轰击金箔(带正电荷的微粒)实验现象:结论:原子的“核结构模型”动漫演示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α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原因解释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原因解释现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大多数的αα粒子粒子穿过穿过金金箔且不改变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