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榜学案】10-11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期末综合检测配套学案ppt(教师版) 沪教版.ppt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金榜学案 加微信公众号 jiaoxuewuyou 九折优惠 qq 1119139686 【金榜学案】10-11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期末综合
(第15章)(60分钟 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09眉山中考)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食物腐烂C.金桂飘香 D.尘土飞扬【解析】选B。食物腐烂发生了缓慢的氧化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其他都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2.小黄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的()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解析】选C。小黄提出的是用实验来验证CO2的方法,属于设计实验。,3.下列图示中的灭火方法错误的是()【解析】选C。电器失火时,要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不能用水直接冲浇,因为自来水能导电,进入带电设备后易引起触电,会降低设备绝缘性能,甚至引起设备爆炸,危及人身安全。,4.化学用语是学习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2和CO2含有相同数目的氧分子B.O2表示两个氧原子C.2Cl表示两个氯分子D.3Mg2+表示三个镁离子【解析】选D。H2O2和CO2中都不含有氧分子,应是每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O2表示1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2Cl表示的是2个氯原子。选项D符合题意。,5.某元素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粒子属于原子B.该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C.该元素的1个离子含有11个电子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解析】选C。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粒子为原子;该元素在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因此在化合物中显+1价;该粒子失去1个电子后,电子总数变为10个,故答案C错误。,6.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C+O2=CO2B.Zn+H2SO4=ZnSO4+H2C.C+2CuO=2Cu+CO2D.CaCO3=CaO+CO2【解析】选A。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A选项是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故是化合反应。,点燃,高温,高温,7.(2009无锡中考)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选A。A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B中读数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C中不能使用木炭,因为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D中应敞口使瓶内空气排出。,8.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组成【解析】选B。温度改变,分子之间的间隔会相应发生改变,但分子本身的大小不会改变。,9.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A.中子数 B.质子数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解析】选D。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一般为金属元素,易失电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一般为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个),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稳定。故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10.(2009安徽中考)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因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关于铈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是58B.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C.质子数为58D.铈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解析】选D。金属元素都带有“钅”字旁,汞除外;非金属元素一般有“石”字旁,“气”字头或“氵”字旁,铈为金属元素。,11.关于金属物品的使用正确的是()A.铝合金门窗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B.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C.铝壶内的水垢用质量分数为18%的热盐酸长时间浸泡D.学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应定期喷涂油漆防锈,【解析】选D。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以起保护作用,若用砂纸打磨,将破坏保护层,故A错;铁会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使农药药效降低,同时腐蚀铁桶,故B错;水垢的成分为CaCO3,用盐酸可除去,但长时间浸泡时,水垢除去后,盐酸还会和铝发生反应,故C错;自行车防雨棚涂油漆后在铁的表面涂了一层保护层故可防锈,故D正确。,12.2010年1月17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2N2O4=3N2+2CO2+4H2O。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为()A.C2H8N2 B.N2H4 C.CH4 D.C6H7N【解析】选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个数不变便可数出R中包含的原子及个数。,13.(2009山东中考)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彻底就一定越好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组成或结构变了,其化学性质就变了C.绿色化学有助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D.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彼此的结合方式多样化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解析】选A。对人类有利的化学反应,一般反应越快、越彻底越好,但也有例外,如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反应太快,不好操作,应反应速率适中;对人类不利的化学反应,应越慢越对人类有益,如钢铁生锈。,14.关于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四位同学表达了如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解析】选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反应中的固体物质为CuO和Cu,反应过程中CuO中的氧元素被CO夺去,故固体质量减少;CuO中Cu的化合价为+2,生成物Cu的化合价为0,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发生变化。,15.工业酒精中常含有甲醇,甲醇有剧毒,不能食用,其分子结构可用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下列有关甲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B.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甲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D.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解析】选C。由甲醇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甲醇的分子式为CH4O,由其化学式可以看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4+16=32;甲醇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41,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161)=314;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0%。,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3分)16.(6分)安徽“六安王陵”发掘被列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墓地中出土了二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青铜器、铁器、木器及丝织品等许多珍贵文物。,(1)上图中出土文物的原料不是用化学方法制备的是(填序号,下同)_,属于合金的是_。(2)考古人员还惊喜地在一个铜壶里发现了特殊的液体,闻起来有一股酒糟味。小明从分子的角度分析:能闻到酒糟味,说明分子是在_。为了检测这种液体是酒,他提出了下面三种方法,你认为哪种较科学(填序号)_。A.喝一口品尝B.用交警使用的酒精测试仪测试C.将其点燃(3)请你分析:为什么出土的青铜器保存较好,而铁器却锈蚀严重?_。,【解析】(1)青铜壶中的铜,铁制车轮中的铁都是从金属矿物中通过化学反应制得的,而丝是天然纤维,不需经过化学方法制备,其中青铜是铜锡合金。(2)能闻到酒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而要检验物质时,即使此物质无毒,也不能用品尝的方法。(3)由于铜比铁性质相对稳定,故不易生锈。答案:(1)C A(2)不断运动 B(3)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17.(4分)(2009绵阳中考)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乙醇在氧气中燃烧_。(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_。【解析】乙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燃烧生成CO2和H2O;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K2MnO4、MnO2和O2。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C2H5OH+3O2=2CO2+3H2O(2)2KMnO4=K2MnO4+MnO2+O2,点燃,18.(9分)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根据下列提示简要回答问题:(1)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可用_的方法降低它的硬度。(2)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_。(3)下列各项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_(填字母)。A.吸附 B.消毒C.电解 D.过滤,(4)在实验中水的作用各不相同A图中烧杯中水的作用是_。B图中水的作用是_。C图中水的作用是_。,【解析】(1)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为煮沸。(2)大水漫灌改滴灌或喷灌可以节约用水。(3)电解水生成H2和O2,是化学变化,不是净化水的操作。(4)红磷燃烧,消耗O2,导致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由导管流向集气瓶,由流入集气瓶中水的多少,可以推知O2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硫燃烧生成SO2,SO2有毒,逸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用水来吸收SO2,可减少空气污染;铁丝燃烧可生成熔融的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下落到瓶底会使瓶底炸裂,为防炸裂瓶底,瓶内应有少量的水来吸收热量。,答案:(1)煮沸(2)节约用水(3)C(4)通过流到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推知O2在空气中的体积吸收SO2,减少空气污染防止熔融物炸裂瓶底,19.(4分)“低碳经济”是2010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伴随全球气候变化的升温,发展低碳经济,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是大势所趋。,(1)绿色植物通过_作用吸收CO2,通过_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6H2=1()+4H2O(3)为了减慢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_。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解析】(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2C、4O、12H等于反应后,反应后已知的有8H、4O。少了4H、2C,则另一生成物为C2H4;(3)化石燃料是目前工业上使用的主要燃料,不能因为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就禁止使用,而是合理使用;积极开发新能源是目前世界共同的发展方向,因为新能源一般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植物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答案:(1)光合 呼吸(2)C2H4(3),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20.(11分)(2009西宁中考)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图1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_。(2)写出一个初中化学中用装置A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该气体的收集装置是_(填字母编号,下同);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3)实验室常用固体X和液体Y的混合物在常温下来制取Z气体,则制取Z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Z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4)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_(填字母编号)。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C.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解析】仪器a为酒精灯,如果用加热方法来制取气体,学过的有加热KMnO4制O2或KClO3和MnO2混合加热制O2,收集O2可采用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用试管来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凝结的水滴倒流,使试管炸裂。用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应选发生装置B,实验室制O2、CO2和H2都可以采用此装置。从甲、乙、丙三种气体溶于水的情况看,溶于水能力由强到弱应为甲乙丙,丙难溶于水,故D选项正确。,答案:(1)酒精灯(2)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D或E 防止水滴倒流,使试管炸裂(3)B 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即可)(4)D,MnO2,21.(9分)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甲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乙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比较,优点是_。,(2)小林同学指出图乙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丙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所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你赞同的预测是_(填“甲”或“乙”),理由是_。,【解析】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红磷的着火点较高,为240,而热水的温度为60,所以温度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有毒,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所以改进后的装置乙可有效防止五氧化二磷逸出,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装置丙中的气球可以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而松动,导致白烟逸出;回答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时答案只要合理即可。赞同甲的预测,白磷燃烧只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赞同乙的预测也可以,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白磷量不足等。,答案:【改进与实验】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反思与评价】(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2)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而松动(答案合理即可)【拓展与迁移】甲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1/5(或乙 装置漏气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22.(4分)(2009天津中考)现需要64 g氧气。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需消耗水的质量为多少?同时可以得到氢气的质量为多少?【解析】设需水的质量为x,生成H2的质量为y 2H2O=2H2+O2 36 4 32 x y 64 g x=72 g y=8 g答案:72 g 8 g,通电,23.(8分)(2009苏州中考)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石灰石样品研成粉末,然后取一定量的石灰石粉末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和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滤渣质量的数据如下表:,(1)该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为:_(结果精确到0.1%)。(2)引起三次实验数据差异的操作原因可能是:_。(3)若利用题(1)的结果,煅烧100 t这种石灰石,理论上最多能得到氧化钙多少吨?(结果精确到0.1 t),【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三次实验中样品的总质量减去三次产生滤渣的质量即三次反应掉的碳酸钙的总质量,然后再除以总样品的质量即得碳酸钙质量分数的平均值,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为:100%=90.0%(2)石灰石中CaCO3分布不均匀、滤渣未清洗干净、称量不准确或石灰石颗粒未充分反应等,都有可能影响实验数据。,(3)设能得到CaO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56100 t90.0%x x=50.4 t答案:(1)90.0%(2)石灰石中CaCO3分布不均匀(合理即可)(3)50.4 t,高温,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