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0424摄影基础.docx
下载文档

ID:3290505

大小:31.90KB

页数:1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2-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00424 摄影基础 摄影 基础
00424 摄影基础 1、等量曝光:从光圈与快门的的配合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光圈开大或缩小若干级,只要将快门速度也相应的提高或降低若干级,那么光圈系数与快门速度的每一组合所取得的曝光量是一样的,即等量曝光。 2、观念摄影:在中国艺术界有很多的提法:如先锋摄影、新摄影、前卫摄影、实验摄影、概念摄影等。单从概念上说观念摄影应该是一种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创作,其实质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上的一种延伸与演变,是从艺术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创作手段与形式。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悟会。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 3、*画意摄影流派:(画意摄影即观念摄影。)流派特点:通过模仿绘画运用摄影前后期技法,达到与美术相同的境界。这一流派的产生主要是想打破高艺术派摄影家保守派的一统天下,主张各类艺术家要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不依附于刻板的传统模式。从表面上看,画意摄影流派也是强调美感比题材本身更重要。强调画面中的影调、线条、平衡等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画面的现实意义,同时,为了表现美的效果,一切世俗和丑陋的题材都要避免出现。 画意摄影流派已经很少采用类似拼贴、叠合等方式产生类似绘画的效果,而是强调通过直接的拍摄或采用特殊工艺的制作手法,产生画意效果。 4、*夜景人像曝光模式:(夜景人像:快门变长+闪光灯+长时间曝光)晚上由于光线不足,拍摄人像时,最好使用三角架,获得长时间的曝光。但曝光时间也不宜太长,一般超过2秒,拍的人像都会有一定的模糊,因为人不可能保持2秒绝对静止,稍微一点的晃动,最后效果都是模糊的。一般控制在0.5秒以内为宜。同时,开大光圈。 5、布光的一般步骤与规律:单用自然光的摄影系1灯布光,2灯以上组配时,使主光线和辅助光有效地配合应用,叫做布光。 (1)确定主光(主光是主导光源,它决定着画面的主调。在布光中,只有确定了主光,才有意义去添加辅助光、背景光和轮廓光等。在确定主光的过程中,要根据被摄体的造型特征、质感表现、明暗分配和主体与背景的分离等情况来系统考虑主光光源的光性、强度、涵盖面以及到被摄体的距离。一般都选择光性较柔的灯。主光通常要高于被摄体,因为,使人感到最舒适自然的照明通常是模拟自然光的光效。主光过低,会使被摄体形成反常态的底光照明,而主光过高又会形成顶光,使被摄体的侧面与顶面反差偏大。) (2)加置辅助光(主光的照射会使被摄体产生阴影,除非摄影画面需要强烈的反差,一般地,为了改善阴影面的层次与影调,在布光时均要加置辅光。辅光一般多用柔光,它的光位通常在主光的相反一侧。加置辅光时要注意控制好光比,恰当的光比通常在1: 3~1:6之间,对浅淡的被摄体光比应小些,而对深重的物体光比则要大些。在加置辅光时还应注意避免辅光过于强烈,辅光过强容易造成夹光,并产生多余而别扭的阴影。为了控制多余的阴影,布光时除了使辅助光强度弱于主光外,有时还经常采取适当降低光位或将辅助光尽量靠近机位的方法使投影投向被摄体后方。) (3)设置背景光(背景的主要作用是烘托主体或渲染气氛,拍摄细小物体时,往往因主体与背景距离很近,一般难以对背景单独布光,此时主光兼作背景光。当被摄体较大,且被摄体与背景有足够的距离时,可对背景单独布光。) (4)加置轮廓(轮廓光的主要作用是给被摄体产生鲜明光亮的轮廓,从而使被摄体从背景分离出来。轮廓光通常从背景后上方或侧上方逆光投射,光位一般为一个,但有时根据需要可用二个或多个。轮廓光通常采用聚光灯,它的光性强而硬,常会在画面上产生浓重的投影。因此,在轮廓光布光时一定要减弱或消除这些杂乱的投影。) (5)加置装饰光(装饰光主要是对被摄体的某些局部或细节进行装饰,它是局部、小范围的用光。装饰光与辅助光的不同之处是它不以提高暗部亮度为目的,而是弥补主光、辅助光、背景光和轮廓光等在塑造形象上的不足。眼神光、发光以及被摄体明部的重点投射光、边缘的局部加光等都是典型的装饰光。装饰光的布光一般不宜过强过硬,过强过硬容易产生光斑而破坏布光的整体完美性。) (6)审视(在以上布光过程中,由于光是一种种添加的,后一种光很可能会对以前的光效产生影响,因此,在布光完毕后,还需仔细审视整体光效,如布光有无明显欠缺或不合理的地方,投影的浓淡是否合乎要求,投影的位置是否合适,各光源的照明是否出现干扰,各光源有否进入取景画面而造成光晕等,对这些细节的审视,可以避免因一时疏忽而造成前功尽弃。) 6、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例如,f16的景深大于f2)。摄距与景深成正比(摄距远,景深大;摄距近,景深小。例如,聚焦于10米处的景深大于聚焦于1米的景深)。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镜头焦距长,景深小;镜头焦距短,景深大。例焦距为100毫米的镜头其景深效果小于焦距为28毫米的镜头)。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能获取最小景深的效果。 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小光圈+短焦距镜头+超焦距聚焦”能获取最大景深的效果。 7、色彩饱和度:指的其实是色彩的纯度,纯度越高,表现越鲜明,纯度较低,表现黯淡 均匀,以避免阴影,而所用的曝光量应能在明亮部分取得尽可能多的细节,这通常意味着稍微的曝光过度。拍摄低调照片以使用侧光效果较好,便于造成少量的强光部分和稍微的曝光不足。 8、*选择曝光 按照强光部分进行曝光,会使明亮部分呈现出细节,但是阴影部分将会很暗甚至变得漆黑一片,整张照片会显得曝光不足。减少曝光会突出所有那些小小的光点, 有助于表现天空的细节。这样前景会变得暗一些,但却会增添整体效果。可以通过控制曝光使画面出 现不同的影调。高调可以增添画面的优雅和轻盈,而低调则可能带来戏剧性的效果和沉重的气氛。高调的照明应当相当 9、纪实摄影: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都是来源于生活和真实,如实反映我们所看到的,换句话说,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所以,纪实摄影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的独一无二的资格。代表:普利策。 10、决定性瞬间:指摄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将形式、设想、构图、光线、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代表:布列松。 11、顺光、侧光和逆光的特点及其表现方法:顺光。也叫做“正面光”,指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拍摄方向相同的光线。 顺光时,景物的受光面积最大,受光均匀。顺光拍摄图片,缺乏明暗对比,立体感较差;空问深度感和表现也较差。 顺光的优点是:①被摄景物受光均匀;②利用顺光比较有利于质感的表现;③顺光拍摄色彩能得到正确还原,饱和度高,色彩鲜艳。顺光的缺点:①顺光缺乏表现力;②被摄对象容易觉得光线刺眼,如需要平均用光的大场面,采用顺光也符合表现的需要。 侧光。是指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大于0度小于90度角的光线,侧光时,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侧面。侧光是摄影最常用的光线;侧光的优点有:①有利于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②有利于表现被摄景物的清晰轮廓;③有利于影调和反差的层次的表现;侧光的缺点有:不利于表现景物细部的质感;在反差太大时,还应补光;如需追求质感和景物细部影纹的表现,则不宜采用侧光。侧光表现色彩也不如顺光的效果好。 逆光。也叫做背光,光线与拍摄方向相反。逆光能强烈地表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但不利于对景物层次感的表现。③逆光摄影是按景物阴影部位来感光,应注意感光要正确、充分。另外,还能以景物背景亮度或画面中的明亮部位的亮度来感光。 (顶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上方。顶光下,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面照度,缺乏中间层次,拍景物、人物显得没有生气,是一种不够理想的光线。但对于老头儿、老农妇等特殊人物发黑的眼窝、突出的颧骨、刀刻的皱纹很有表现力。 低光。是指从地平面刚升起或将落下的太阳光线,主要来自早晨和黄昏。低光下拍出的景物十分生动,很有生气,而且这种光线色温低,呈暖红色调,具有特殊的色彩效果,是一种较理想的光线。 散射光。也叫做假阴天光线,照度平均、光线柔和,光比小,色差小,在被摄体上没有明显的投影。这种光宜表现恬静美好的生活、纯情的少女和天真的儿童。) 12、*色彩明度:色彩明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之一,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和纯度。色彩明度是指色彩的亮度或明度。 13、*人像曝光模式: (逆光+大光圈+人物模特;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应该选用大光圈,长时间曝光)(将自动对焦和自动测光的操作分离以得到更正确的曝光,) 14、*广告摄影:广告摄影是以商品为主要拍摄对象的一种摄影,通过反映商品的形状、结构、性能、色彩和用途等特点,从而引起顾客的购买欲望。摄影是以传达信息为主要功能,广告摄影是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从现代传播功能的角度来看,广告摄影也可以称为信息传递艺术。广告摄影必须追求实际的传达效果为目的,具有十分明确的市场目标和宣传目的,要求针对目标市场和目标用户而拍摄制作,注重实效性。摄影的实用功利性,广告摄影的力量在于更多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起人们对商品的购买欲望,其实用性相当明确,评价广告摄影的标准是根据整个广告推广活动终结时的结果来检查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是检验广告摄影的广告效果的标准。从摄影者的角度来看,广告摄影的构思创意要受到被宣传商品的广告策略制约,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广告摄影构思和创作讲究定位定向设计,在内容的表现方面,围绕广告的目的而常常有很大的规定性。 15、*艺术摄影:摄影是运用光学成像等科学原理,使真实景物在平面里得到影像记录或反映的过程。由于摄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有其不同的艺术特征,从而决定了摄影艺术的规律,摄影艺术欣赏的要素为:基本造型因素;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方法;主题思想等四个方面。因此,欣赏摄影艺术,首先要从构图、用光、影调、色彩等基本造型因素入手,因为这些造型因素能被欣赏者直接感知,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它们是构成画面形象的基础,也是欣赏的基础,同时是欣赏者进一步感受和认识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前提。 其次,摄影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每一幅照片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技巧的运用。第三,艺术表现方法也是欣赏艺术照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段两个方面,两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第四,任何摄影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题思想是摄影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它是欣赏艺术照片的重要因素之一。 (1)把主要表现对象拍成特写或接近于特写的中景,这就要求从近距离拍摄,画面范围只是一个小空间; (2)将主体配置在前景中,这样画面就可以包含足够大的空间,成为一张全景照片; (3)使主体与背景在影调或色调上有适当的差异,或形成鲜明的对比; (4)用光线强调构图中的主要部分,使之显得亮度最高; (5) 对主体进行精确聚焦,使次要部分或背景失去清晰度; (6)使画面中的主线向涵义中心集结,并用光斑加以强调,这种方法多用于表现内景; (7)把主体设置在画面中心或靠近中心的部位。如果近处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东西,观众首先就会注意到主体; (8).用拍摄角度来着重强调主体。但须注意,不应用极度的俯角或仰角。 16、曝光过度: 由于光圈开的过大,底片的感光度太高或者曝光时间过长所造成的影像失常,底片的颜色会显得过暗,所冲出的照片则会发白。 曝光不足:在拍摄过程中,因对被摄物体亮度估计不足,使感光材料上的感受到得光的亮度不足。 17、高调:即亮调。照片上亮的部分较多,基本上由明亮的画面构成,仅有很少的黑的部分,对于几乎没有暗调部分的照片,常称作亮调照片。欲创作高调的照片,就要考虑打光和使负片行到充足的黑度。 18、低调:绝大部分是以深灰、浅黑、黑色影调为主,占整个画面的70%~80%,浅色调占的位置很小。整个画面的色调比较浓重深沉。低调分为软低调和硬低调两种。 19、*印象派摄影: 印象派摄影是从印象派绘画中得到灵感的。19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绘画印象派运动在法国盛行,著名的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雷诺阿为了反对绘画的陈规陋习,力求再现那些在充满光线的气氛中传达物体的视觉印象的色彩。其艺术特点是追求光和色彩的表现与观赏者平日获得的视觉印象的等同性。最早接受印象派观念的实际是英国自然主义摄影家埃默森。埃默森当时提出的焦点摄影理论,曾认为人的视觉边界是不明确的,中间部分清晰,边缘部部分模糊。为了使照相机达到人类视觉再现的效果,他劝告摄影同行不必使影像都达到最清晰的程度,仅仅清晰地展现景物的部分完整细节,就能获得更自然的效果。尽管埃默森的“有差别的调焦”引起了守旧的英国画意摄影派的激烈反对,但出乎埃默森意料之外的是,一幅照片甚至可以将画面完全置于焦点之外,这一激进的观念就成为后来的印象派理论的基础。1890年,乔治·戴维森展出了一幅后来成为摄影史上的经典摄影作品《洋葱田》,这幅看起来完全是“印象派”的没有经过调焦的照片,其实是没有通过镜头而是用金属片上的针孔拍摄的。 戴维森的实践立即引起了大量年轻的摄影师们的兴趣,他们借助针孔镜头和特殊的柔焦镜赋予摄影完全朦胧的印象,或是在印相时使用漫射滤光镜,甚至开始戏剧性地修整负片或是直接在照片上施用画笔以达到朦胧的效果。从总体上看,印象派摄影作品营造了一种浪漫的风格,从而与传统的画意摄影形成了迥然的区别。 20、*自然主义摄影:一八八九年,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于绘画主义创作的弱点,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主义的摄影》的论文,抨击绘画主义摄影是支离破碎的摄影,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他认为,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从感情上和心理上来说,摄影作品的效果就在于感光材料所记录下来的,没有经过修饰的镜头景象。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学院派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 这一流派的创作题材,大都是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 由于自然主义摄影满足于描写现实的表面现实和细节的"绝对"真实,而忽视对现实本质的挖掘和对表面对象的提炼,一句话,不注意艺术创作的典型化和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因而,它实质上是对现实主义的庸俗化。有时会导致对现实的歪曲。 21、*黄金分割构图:黄金分割比为一个5:8的矩形,幸运的是,35MM胶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在这个近乎完美的矩形中,连接该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向Y’点(黄金分割点,见图A)作一线段交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三分法则”实际上仅仅是“黄金分割”的简化版我们可以把画面划分成分别占1/3和2/3面积的两个区域。 天然画框:有时在我们看到的场景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被摄主体,但往往由于主体周围杂乱的环境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而削弱了主体的吸引力,使照片最终的效果令人很失望。试试寻找一个能够排除杂乱环境干扰的天然画框使观众注意力集中于被摄主体。交叉线/对角线实际上又是“黄金分割”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提供了一条指引你视线的引导线,较为理想的是某两个边角之间的连线。) ps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 快门是镜头前阻挡光线进来的装置,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秒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某款相机就强调快门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轻松抓住急速移动的目标。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 如果你相机中有A档选择,就是光圈优先。使用光圈优先模式的目的是,使用者可以自己控制景深。在风景摄影中,当使用者希望近处和远处的画质都要清晰,而快门速度并不重要的时候,需要设定一个较小的光圈值。在人物摄影中,相机使用者更希望一个较大的光圈值,使得人物的背景失焦,用以强调人物主题而淡化背景。相机中显示如F2、F2.8等,这就是光圈。 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在拍摄运动物体时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曝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 ISO感光度表示胶卷对光线的感度,有100、200、400等值。感度值越大越适合用于光线昏暗的场所,但却会损失色彩的鲜艳度和自然感觉。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减半也能够用同样曝光量曝光 宽容度胶片所能正确容纳的景物亮度反差的范围。能将亮度反差很大的景物正确记录下来的胶片称为宽度大的胶片,反之则称为宽容度小的胶片。一般说来胶片的宽度应该是越大越好。宽容度小的胶片,常会使景物明、暗部分在影像上得不到正确反映,损害影像的真实性。此外还有在使用上的曝光宽容度、显影宽容度等,都是指使用中的允许范围。 有使用化学材料的胶卷和电子感光器件CCD、CMOS。 微距模式:近距离,主体清晰,背景模糊,大光圈 室内光线:反差大,变化大,不均匀,柔和 闪光灯指数 功率=光圈*距离 现代相机:A档 光圈优先快门速度 自动 B 档 快门优先 镜头优势:通光量,光圈,清晰度 直射光的特点:反差大,阴影明显,光线强烈 光线照度极弱,景物反光率低,大光圈,快门慢 户外表现轮廓光线要逆光反光板 闪光灯 广角镜就是焦距较短、视角较大的镜头。景深大(焦距小,光圈小,距离远) 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比如,快门速度从1/2秒变换到1/4秒),镜头通光量就会减少一半。快门速度习惯上都呈倍数关系,按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的序列排列。 惯用的光圈F值按顺序排列有1.4、2.0、2.8、4.0、5.6、8.0、11等。大体上是按2的平方根成倍增加的。而且,F值的数字每增加一档,就和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时一样,通光量将会减少一半。 曝光补偿设置成+1档,就意味着快门速度减慢一半,或者光圈增大一倍。 花草、静物:50-100mm左右比较合适,放大倍率1/8到1/4就可以; 达盖尔1839年发明摄影技术 尼埃普斯 拍第一张照片的人8小时、 光学镜头从焦距上可分为短焦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从视场大小分有广角、标准,远摄镜头;结构上分有固定光圈定焦镜头,手动光圈定焦镜头,自动光圈定焦镜头,手动变焦镜头、自动变焦镜头,自动光圈电动变焦镜头,电动三可变(光圈、焦距、聚焦均可变)镜头等。有透镜组形成的部分机械装置 光学镜头从焦距上可分为短焦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从视场大小分有广角、标准,远摄镜头;结构上分有固定光圈定焦镜头,手动光圈定焦镜头,自动光圈定焦镜头,手动变焦镜头、自动变焦镜头,自动光圈电动变焦镜头,电动三可变(光圈、焦距、聚焦均可变)镜头等 高光溢出:出现纯白 暗部溢出:出现纯黑 快门作用是必须具备有能够准确调控曝光时间的作用 拍摄高速动动全或有效控制景深; 具有长时间曝光的作用,即应设有“T”门或"B"门; 具有闪光同步拍摄的功能; 具有自拍的功能,以便于自拍或在无快门线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曝光时,使快门开启。 冷色调:蓝紫青 拍人技巧:逆光,大光圈,人物姿态 F64纯影派,高清晰 安塞尔亚当斯 彩色摄影基调:暖色,冷色,中间色 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 1、光圈的重要作用是( A ) A调节景深效果 B调节进光照度 C影响成像质量 D影响成像清晰度 2、用闪光灯作主光拍摄某人,当距离2米时,使用f16,则当距离变为4米时,拍摄此人应用光圈为。 ( B ) A f16 B f8 C f4 D f2 3、适合专业摄影者和业余摄影“发烧友”的数码相机的种类是( C ) A轻便型 B功能型 C单反型 D后背型 4、对于135照相机而言,50mm的镜头属于: ( B ) A广角镜头 B标准镜头 C长焦镜头 D超广角镜头 5、如果想拍摄以天空和水面为背景的剪影效果时,应采用( B )闪光模式。 A自动闪光 B关闭闪光 C补光闪光 D防红眼闪光 6、一只50mm焦距的镜头,当它的最大进光孔直径是25mm,那么该镜头的口径为( B ) A 2:1 B F2 C f5 D1:5 7、在photoshop7.0打开图像时,先单击首个文件名后按住“shift”键,再单击最后一个文件名的打开方式是( D ) A打开最近打开过的图像文件 B利用文件浏览器打开图像 C单个图像文件的打开 D多个图像文件的打开 8、使用高速快门拍摄的特点有: ( A ) A可以凝固动体 B可以虚化背景 C可以增大景深 D可以产生动感。 9、视角、景深与焦距的关系( D ) A焦距和视角成正比和景深成反比 B焦距和视角、景深均成正比 C焦距和视角成反比和景深成正比 D焦距和视角、景深均成反比 10、测光读数是以取景画面“一定面积”的被摄体亮度为主,其余部分景物的亮度为辅的测光性能是( A ) A偏中央测光 B平均测光 C部分测光和点测光 D多点测光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现代相机的三大主要的自动化功能是自动曝光、自动聚焦、自动闪光 2、数码相机的储存媒体有_内置固定式、外置装卸式二类。 3、曝光对影像的质量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像的密度、影像的清晰度、影像的色彩。 4、镜头的种类有标准镜头远摄与超远摄镜头、广角与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变焦镜头。、反射式镜头、特殊镜头和防抖动镜头。 5、单反机的数码镜头针对成像的特点进行了优化设计,如在镜头后片组透镜增加防反光镀膜,用以减少较强反光率导致的幻影。 6、影响画面边缘上影像质量的象差的有横向色差畸变、场曲、像散、慧 7、自动曝光的模式主要有光圈先决式、快门先决式、程序式、景深先决式。 8、影响CCD扫描质量的基本因素是光源、镜头、CCD的性能和质量。 9、在暗弱光线下的测光可用提高相机的片速进行调节。 10、影响焦深的三个基本因素是光圈,摄距、镜头焦距。 三、 判断题 1、在光圈、镜头焦距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摄距越大,景深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 ) 2、红外线型和超声波型是自动聚焦方式的被动式。( × ) 3、连续喷墨打印机的优点是打印速度快,缺点是对墨水需要加压手段。( √ ) 4、数码相机拍摄延迟的时间比传统相机的延迟时间要短得多。( × ) 5、常规的色调调整命令,包括“色阶”、“自动对比度”、“色调均化”、“亮度/对比度”等。( × ) 6、一只变焦镜头能够代替若干只定焦镜头的作用,但是它的口径太小。(√ ) 7、使用彩色负片拍摄蓝天白云时,为突出蓝天白云效果,应选用黄滤色片提高反差。( × ) 四、 简答题 1、简述单镜头反光式相机的主要优点? ①镜头为可卸式的,摄影者可自行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 ②能使用各种滤镜以及独立式闪光灯等摄影附件,对提高画面表现力十分有利。 ③绝大多数单镜头反光式相机能使摄影者具有灵活使用光圈与快门速度的主动权。 ④单镜头反光式相机不存在视差的问题。 2、数码相机的维护主要要做到什么? ①严格按相机的说明进行操作。 ②慎用相机清洁物品。 ③三防三避三远离。 ④正确使用充电电池。 3、简述影响曝光量调节的主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光线的强弱;胶卷的片速;显影的条件;互易律失效;光圈快门与测光系统的准确性。 主观因素:表现意图;实际需要的准确性。 4、影响数码相机噪音效果主要有哪些因素? ①数码相机本身元器件的性能,线路设计以及采用的降噪音技术。 ②与拍摄时采用的相当感光度有关。 ③当曝光不足时,噪音也会增大。 ④当采用一秒以上的长时间曝光时,噪音也会增大。 ⑤与拍摄现场的温度也有关,温度高噪音也会大些。 5、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①拍摄时的实际光圈大小 ②使用的镜头的焦距长短 ③被摄物体的大小 ④相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 6.试论述风光摄影的构图方法以及如何取景、取角度。 风光摄影的画面构图经营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有六个构图的原则: 1.平衡  画面的布局采用对称或非对称式。 2.对比 采用大小、高低、远近的对比手法。 3.主题 主题布局在画面的位置突出。 4.画面的连接性  画面的连接性是从线条的连接性和物体中产生,必定要有龙去脉。来龙是画面的引点,而去脉是消失点,这些来去的表现,都是一脉可寻。这样才能有效地表现透视感。 5、画面的节奏 画面的节奏主要也是从景物的线条中产生,有见于画面的直线、曲线、斜线、弧线、上下屈曲线、左右转折的线,有些是明显的实线,也有些是隐晦的虚线;有些是错综复杂,而矛盾统一;有些是简单纯洁,却活泼流动;有些强弱对比,有些刚健有力。这些线条在我们的画面上都能有效地产生着画面的节奏感和连接性。因此,我们在风光摄影中,一定注意运用景物的线条。 6、画面的分格方式 为了使画面的严敕的处理,也可将画面进行分格方式来处理,目的衡量画面布局的份量。 7.如何取景和如何取角度? 一幅完美的风光照片,除了要有表现主题的主要景物以外,还应该有其他的物体作为衬托。这主要景物和衬托的物体在摄影术语中就叫做主体和陪体,物体是有主次之分,在画面上就应有适当的安排,一般是把主体安排在画面上重要而明显的地位,陪体只位于画上或上或下,或左右的一部分地方。绝不能把陪体彼此要互相联系互相呼应,不然就会形成一个主、次分散的画面了。有显著建筑物作为景物目标的风光,应当以建筑物作为主体,有些景物的主体物不只是一个而是很多个,甚至可以占满整个画面。我们拍摄这类景物时,首先要决定它在画面上应该占有的位置,然后决定采取的数量,再选择拍摄的镜头角度没有建筑物作景物目标的自然风光的景物是比较多的,正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景物目标,所以自然风光的景物范围就比较广,可取的拍摄位置也比较灵活,在没有固定主体目标的自然风光里,应根据景物的自然条件并结合理想的太阳光线来决定景物范围和拍摄角度城市风光是以街道和建筑物为主的风景,每个城市都有它的不同地主特点和内容。拍摄城市风光,必须着重表现出这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和繁荣景色。拍摄城市风光就要根据它们不同地方特点选择镜头。。。拍摄农村风光应结合农村的优美环境,尽可利用可拍摄的范围而显示出农村广阔的面貌。农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而且较为聚集,如果站在村庄附近的山坡上,就可以把它很好地表现出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