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贵州省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doc
下载文档

ID:3289559

大小:225.53KB

页数:11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2-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7 贵州省 高考 生物试卷 新课 解析
2017年全国高考统一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6分)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6分)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6分)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6.(6分)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二、非选择题 7.(8分)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   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   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   ,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   (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   (答出1点即可). 8.(9分)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   .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   ,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   (答出两点即可). (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   (答出两点即可). 9.(10分)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   .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   ,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   .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   . 10.(12分)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15分)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分解.其提取流程为:植物甲→粉粹→加溶剂→振荡→收集提取液→活性炭处理→过滤去除活性炭→蒸馏(含回收溶剂)→重结晶→成品.回答下列问题: (1)在提取物质W时,最好应选用的一种原料是   (填“高温烘干”“晾干”或“新鲜”)的植物甲,不宜选用其他两种的原因是   . (2)提取物质W时,振荡的作用是   . (3)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提取过程中,用活性炭处理提取液的目的是   . (4)现有丙酮(沸点56℃)、乙醇(沸点约78℃)两种溶剂,在提取物质W时,应选用丙酮作用提取剂,理由是   . (5)该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   (答出两点即可).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编码蛋白甲的DNA序列(序列甲)由A、B、C、D、E五个片段组成,编码蛋白乙和丙的序列由序列甲的部分片段组成,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现要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蛋白乙,若在启动子的下游直接接上编码蛋白乙的DNA序列(TTCGCTTCT…CAGGAAGGA),则所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后不能翻译出蛋白乙,原因是   . (2)某同学在用PCR技术获取DNA片段B或D的过程中,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了DNA聚合酶、引物等,还加入了序列甲作为   ,加入了   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3)现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甲、乙、丙三种蛋白,要鉴定这三种蛋白是否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定量的含T淋巴细胞的培养液平均分成四组,其中三组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甲、乙、丙,另一组作为对照,培养并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浓度,结果如图2. ①由图2可知,当细胞浓度达到a时,添加蛋白乙的培养液中T淋巴细胞浓度不再增加,此时若要使T淋巴细胞继续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是   .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箱中通常要维持一定的CO2浓度,CO2的作用是   . ②仅根据图、图2可知,上述甲、乙、丙三种蛋白中,若缺少   (填“A”“B”“C”“D”或“E”)片段所编码的肽段,则会降低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   2017年全国高考统一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考点】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2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转录是指在细胞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有多种功能:①有少数酶是RNA,即某些RNA有催化功能;②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③rRNA是核糖体的构成成分;④mRNA携带着从D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⑤tRNA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解答】解:A、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包括tRNA、rRNA和mRNA,A正确; B、不同的RNA由不同的基因转录而来,所以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B正确;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发生,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转录合成RNA,C错误; D、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转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6分)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考点】24:细胞膜的功能;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57:细胞凋亡的含义;5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4:对比分析法;51C: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51F: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细胞易扩散转移. 4、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解答】解: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正确;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快速而无限增殖的细胞,但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需要从它生存的环境中获取自身增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属于异养型,所以不具有自养能力,C错误;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即细胞编程性死亡,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癌细胞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6分)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考点】3H: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4:对比分析法;51C: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体又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合作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解答】解:A、类胡萝卜素只吸收蓝紫光,所以在蓝紫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A错误; B、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其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B正确; C、由于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能用于暗反应,所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C正确; D、根据吸收光谱可知,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6分)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考点】E9: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33:内环境与稳态.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 (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 (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解答】解:由于血浆的无机盐浓度是0.9%,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大小基本不变,但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考点】F3: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4:对比分析法;536:种群和群落. 【分析】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2、样方法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解答】解: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可直接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计数,A错误; 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要随机取样,由于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所以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使样本数量足够多,以保证所测得数据更加接近真实值,B正确; C、采用等距取样法,要确保一定的样方数量并求平均值,减少误差,C错误; D、采用五点取样法,样方的面积大小要适中,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调查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两种方法在不同生物中调查过程中的运用;明确动物能力较弱的动物运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识记样方法调查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如取样随机、样本数量足够大等。   6.(6分)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考点】88: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27: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 【解答】解:A、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A正确; B、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说明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B正确; C、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为ii,其子代都是O型血(ii),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高茎豌豆是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能说明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考生要明确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识记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 7.(8分)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 分裂 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 间 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 纺锤体形成 ,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 不会 (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 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准备物质 (答出1点即可). 【考点】47: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1E:有丝分裂.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1)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合成被阻断后,分裂期不受影响,分裂间期受影响. (2)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来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仍可继续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因此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分裂间期细胞的特点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体积略有增大. 故答案为: (1)分裂 间 (2)纺锤体形成 不会 (3)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准备物质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9分)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 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 降低 ,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 根冠、萎蔫的叶片 (答出两点即可). (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 水是根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参与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答出两点即可). 【考点】C7:植物激素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2:图像坐标类简答题;531: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干旱缺水条件下,脱落酸抑制茎叶的生长,同时促进根的生长,说明脱落酸的这种作用,有利于植物适应缺水环境. 【解答】解:(1)由图可以直接看出,与突变体(不能合成ABA)相比,野生型(能合成ABA)植株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根的生长被促进. (2)施加ABA后,根生长加快,从土壤吸收水分增多;茎叶生长减慢,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减慢,水分散失减少,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ABA主要在植物体的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 (4)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作为化学反应的溶剂、维持细胞渗透压、提供反应的原料、组成细胞的结构等. 故答案为: (1)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2)降低 (3)根冠、萎蔫的叶片 (4)水是根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参与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脱落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9.(10分)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 血糖低于正常水平 .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 胰高血糖素 ,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 葡萄糖 .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 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 . 【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3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它的生理作用一方面是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化成非糖物质,另一方面是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解答】解:(1)由于胰岛素是降血糖激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所以B、C、D三组小鼠在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血体内糖浓度明显降低,从而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 (2)由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C组注射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葡萄糖,直接补充血糖,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C组: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D组:注射葡萄糖,使体内血糖升高. 故答案为: (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 (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 【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及相关的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作和胰高血糖素的具体作用;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10.(12分)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 【考点】87: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4:实验性简答题;527: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1)实验思路:将确定三对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拆分为判定每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如利用①和②进行杂交去判定A/a和B/b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 实验过程:(以判定A/a和B/b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为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眼正常刚毛:有眼小刚毛:无眼正常刚毛:无眼小刚毛=9:3:3:1,则A/a和B/b位于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否则A/a和B/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2)实验思路:将验证A/a和B/b这两对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拆分为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和B/b位于X染色体上分别进行验证.如利用①和③进行杂交实验去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利用②和③进行杂交实验去验证B/b位于X染色体上. 实验过程:(以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为例) 取雌性的①和雄性的③进行杂交实验: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子一代中雌性全为有眼,雄性全为无眼,则A/a位于X染色体上; 若子一代中全为有眼,且雌雄个数相等,则A/a位于常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15分)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分解.其提取流程为:植物甲→粉粹→加溶剂→振荡→收集提取液→活性炭处理→过滤去除活性炭→蒸馏(含回收溶剂)→重结晶→成品.回答下列问题: (1)在提取物质W时,最好应选用的一种原料是 晾干 (填“高温烘干”“晾干”或“新鲜”)的植物甲,不宜选用其他两种的原因是 高温烘干过程中,植物甲中的物质W易被破坏;新鲜的植物甲含水量高,用于提取的极性有机溶剂会被稀释,进而降低对物质W的提取效果 . (2)提取物质W时,振荡的作用是 使原料和溶剂充分混匀 . (3)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提取过程中,用活性炭处理提取液的目的是 去除提取液中的色素 . (4)现有丙酮(沸点56℃)、乙醇(沸点约78℃)两种溶剂,在提取物质W时,应选用丙酮作用提取剂,理由是 丙酮沸点低于乙醇,蒸馏时物质W分解较少 . (5)该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 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操作,防火 (答出两点即可). 【考点】K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4:实验性简答题;543:从生物材料提取特定成分. 【分析】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 (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 (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是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 (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2、物质W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因此从绿色植物甲中提取时,应采用萃取法.通常在提取前将植物甲进行粉碎和干燥,以提高效率;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防止物质W分解. 【解答】解:(1)由于高温烘干过程中,植物甲中的物质W易被破坏;新鲜的植物甲含水量高,用于提取的极性有机溶剂会被稀释,进而降低对物质W的提取效果,所以在提取物质W时,最好应选用的一种原料是晾干的植物甲,而不选用高温烘干或新鲜的植物甲. (2)提取物质W时,振荡的作用是使原料和溶剂充分混匀. (3)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提取过程中,用活性炭处理提取液的目的是去除提取液中的色素. (4)现有丙酮(沸点56℃)、乙醇(沸点约78℃)两种溶剂,由于丙酮沸点相对较低,而温度过高会导致物质W分解,所以在提取物质W时,应选用丙酮作用提取剂. (5)该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操作,防火. 故答案为: (1)晾干 高温烘干过程中,植物甲中的物质W易被破坏;新鲜的植物甲含水量高,用于提取的极性有机溶剂会被稀释,进而降低对物质W的提取效果 (2)使原料和溶剂充分混匀 (3)去除提取液中的色素 (4)丙酮沸点低于乙醇,蒸馏时物质W分解较少 (5)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操作,防火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成分的提取,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编码蛋白甲的DNA序列(序列甲)由A、B、C、D、E五个片段组成,编码蛋白乙和丙的序列由序列甲的部分片段组成,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现要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蛋白乙,若在启动子的下游直接接上编码蛋白乙的DNA序列(TTCGCTTCT…CAGGAAGGA),则所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后不能翻译出蛋白乙,原因是 编码乙的DNA序列起始端无TAC,转录出的mRNA无起始密码子AUG . (2)某同学在用PCR技术获取DNA片段B或D的过程中,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了DNA聚合酶、引物等,还加入了序列甲作为 模板 ,加入了 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3)现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甲、乙、丙三种蛋白,要鉴定这三种蛋白是否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定量的含T淋巴细胞的培养液平均分成四组,其中三组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甲、乙、丙,另一组作为对照,培养并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浓度,结果如图2. ①由图2可知,当细胞浓度达到a时,添加蛋白乙的培养液中T淋巴细胞浓度不再增加,此时若要使T淋巴细胞继续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是 细胞传代培养 .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箱中通常要维持一定的CO2浓度,CO2的作用是 维持培养液中的PH . ②仅根据图、图2可知,上述甲、乙、丙三种蛋白中,若缺少 C (填“A”“B”“C”“D”或“E”)片段所编码的肽段,则会降低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 【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RC: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1:图文信息类简答题;548:基因工程;549:克隆技术. 【分析】1、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适用于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已知的情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其原理是DNA复制,需要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以指数的方式扩增,即约2n.引物是一段短的单链RNA或DNA片段,可结合在核酸链上与之互补的区域,其功能是作为核苷酸聚合作用的起始点. 2、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 3、动物细胞培养条件: (1)无菌无毒环境:无菌﹣﹣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无毒﹣﹣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自身造成危害. (2)营养: 成分: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同,例如需要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培养基类型:合成培养基(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3)温度和pH值:哺乳动物多以36.5±0.5℃为宜,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 (4)气体环境: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其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 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解答】解:(1)依据题干信息,编码蛋白乙的DNA序列(TTCGCTTCT…CAGGAAGGA)起始端无TAC,转录出的mRNA无起始密码子AUG,因此所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后不能翻译出蛋白乙. (2)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条件需要: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序列甲作为模板DNA,DNA的原料为4种脱氧核苷酸. (3)①T细胞浓度之所以不增加是因为营养物质耗尽,所以可以采用细胞传代培养的方法.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气体环境,其中气体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中的PH. ②分析坐标图:对比甲和乙蛋白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发现:最终效果相当,只是增殖时间不同,可以推断出A、E片段编码的肽段不会降低T淋巴细胞增殖效果.将丙蛋白分别与甲和乙蛋白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比较发现:丙蛋白降低了T淋巴细胞增殖.丙基因与甲和乙基因相比较,缺少了一段C基因,也就是说若缺少C片段所编码的肽段,则会降低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 故答案为: (1)编码乙的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