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笔记上课日期月日星期教学课题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课型新授课课堂形式纵横□/小组□/马蹄□/其它□人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面调查与抽样的概念。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必要性,体会不同的抽样方法可得不同的结果,并能根据要求编制简单的抽样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教学实例,感受生活中数据是无处不在;能根据数据信息对某些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体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品尝用数据说话带来的乐趣。重点教学重点是抽样的概念和抽样的必要性。难点数本的“合作学习”情境较复杂,学生缺乏经验,是本节课难点。板书设计教学辅助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一、引入新知【活动一】调查:1.我们班级近视的同学有多少人?2.我们学校近视的同学又有多少人?像这样:为了一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作调查叫做全面调查。例如:人口普查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体会全面调查。根据活动一提出全面调查。序号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归纳】同学们觉得在什么时候用全面调查方式较好?1.调查对象个数比较少,调查容易进行时。2.数量虽然大,但调查结果有特殊作用和意义时。全面调查的优缺点各是什么?优点:结果精确;缺点:数量大时,费时、费力、费财。思考:某机构要调查一手机生产厂家的手机质量,是否需要对该厂生产的所有手机进行检测?具有破坏性,最好不要使用普查的方式。【活动二】要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有人设计了下三种调查方法:1、对全国所有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属于全面调查,工作量太大,不方便,没有必要。2、对某一所著名中学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此方法缺乏普遍性,不合适。3、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生15000人进行视力测试。——这种调查具有可操作性及代表性。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作调查的情况,所以从所有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调查分析,这就是抽样调查。【做一做】要了解初中生有多少学生知道父明确何时用全面调查。感受全面调查并不适用所有。学生通过活动二,感受理抽样调查存在的必要性。并且通过(2)知道抽样调查需要注意的地方。通过一个实例的联系,加深引导学生归纳全面调查的优缺点,明确何时用全面调查。引出抽样调查。通过活动二,引出抽样调查。并且通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