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去括号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2.总结去括号的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3.探索和寻求去括号的法则与合理解释,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愿望与能力。4.通过组织教学,让学生体验只有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才能学好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括号前是负号时,去括号后,原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要改变。教学难点:利用运算律去括号。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1.你还记得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时,小彬是怎样计算火柴的根数的吗?在这些图形中,上面的一排和下面的一排各用了x根火柴,竖直方向用了(x+1)根火柴棒,共用了[x+x+(x+1)]根火柴棒。2.大家来试一试看,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计算火柴根数。下面是小颖和小刚的做法:把每一个正方形都看成是用4根火柴棒搭成的,然后再减多算的数,得到的代数式是4x-(x-1)。第一个正方形可以看成是3根火柴棒加1根火柴棒搭成的。此后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共需(3x+1)根。3.引导学生思考以上几种计算火柴根数的办法,所得结果一样吗?鼓励学生猜想,并利用运1/3算律去括号,比较运算结果。4+3(x-1)=4+3x-3=3x+14x-(x-1)=4x-x+1=3x+1(学生进行小结,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二、构思生活场景,体会去括号法则问题:小聪带了10元钱去商店购物,花了a元买文具盒,b元买铅笔,他剩下的钱可以表示为什么样的代数式?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发现:10-(a+b)=10-a-b三、探索练习,验证新知指导学生学习:去括号,并合并同类项(1)13+(7-5)=13+7-5=(2)13-(7-5)=13-7+5=(3)9a+(6a-a)=9a+6a-a=(4)9a-(6a-a)=9a-6a+a=提问:1.上述4题的解法中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区别在哪里?2.我们是怎么得到多项式去括号的方法的?引导学生回答“是从数的去括号方法得到的”,教师指出这种方法叫“类比”。3.第(1)小题与第(2)小题的去括号有何不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初步得出“去括号法则”。四、合作交流,探究总结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2.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a+(b-c)=a+b-ca-(b-c)=a-b+c为了便于记忆,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下面的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五、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