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储蓄和利润问题【知识与技能】掌握储蓄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储蓄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情感态度】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时时用数学.【教学重点】探索这些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由此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难点】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你们了解教育储蓄吗?了解储蓄存款征收利息税的情况吗?2.了解与银行存款有关的用语: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期数?什么是本息和?什么叫利率?什么叫利息率?3.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3.35%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48.60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你能否列出较简单的方程?【教学说明】让学生了解有关概念,为本节课的内容作铺垫,并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爸爸为小明存了一个3年期的教育储蓄(3年期的年利率为4.00%).3年后能取5600元,他开始存入了多少元?分析:5600元是什么量?要求的是什么量?相等的关系是什么?等量关系:本息和=本金+利息=本金+本金×年利率×期数解:设他开始存入x元,根据题意,可列方程x(1+4.00%×3)=5600解得x=5000所以他开始存入5000元.你还知道储蓄问题中有哪些计算公式?【归纳结论】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本金+本金×利率×期数=本金×(1+利率×期数)【教学说明】让学生了解有关量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的内容作铺垫.问题2:新学年开始,某校三个年级为地震灾区捐款,经统计,七年级捐款数占全校三个年级捐款总数的2/5,八年级捐款数是全校三个年级捐款数的平均数,已知九年级捐款1946元,求其他两个年级的捐款数.分析:七年级捐款数占全校三个年级捐款总数的2/5,八年级捐款数是全校三个年级捐款数的平均数,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捐款数都与全校捐款总数有关,如果设全校捐款总数,那么三个年级的捐款数就都知道了,这样就可以列出方程.解:设全校捐款总数为x,则七年级的捐款数为2/5x,八年级捐款数为1/3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得2/5x+1/3x+1964=x解得x=7365所以,七年级捐款数为:2/5×7365=2946(元)八年级捐款数为:1/3×7365=2455(元)还有没有其它的设未知数的方法?比较一下,哪种设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