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21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历史 课时 分层 作业 21 世界 殖民 体系 瓦解 新兴 国家 发展 人教版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1.二战后,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了卓有成效的独立与振兴浪潮。属于上述范围内卓有成效的独立与振兴的浪潮有(  ) ①印度的独立 ②埃及纳赛尔领导的革命 ③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④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A [印度是亚洲国家,埃及是非洲国家,均是在二战后获得独立。因此“亚非”的卓有成效的独立与振兴有印度的独立、埃及纳赛尔领导的革命,①②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古巴与巴拿马属于拉美国家,也不属于二战后的“独立”运动,故排除含有③或④的B、C、D三项。] 2.印巴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下图展示了印巴边境上双方哨兵在降旗仪式上的较量,双方都在使劲地跺脚与怒吼。究其根源,双方矛盾产生的历史根源应源于(  ) A.宗教信仰的不同 B.存在领土争端 C.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 D.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政见的不同 C [正是由于英国殖民者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印度、巴基斯坦的标准,才导致了两国的矛盾与冲突,故C项正确。] 3.1962年10月30至31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访问了古巴,劝卡斯特罗同意撤走苏联的导弹和轰炸机。卡斯特罗接受了吴丹的劝说,但断然拒绝联合国观察员进入古巴,并向美国提出了“停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古巴进行的经济制裁”等条件。这表明(  ) 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 B.古巴不愿屈服于美国的压力 C.美国与苏、古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 D.联合国不支持苏联的行为 B [由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有相对优势而非绝对优势,故A项错误;材料中卡斯特罗向美国提出条件,既反映了两大阵营的对抗,又反映了古巴不愿屈从美国,故B项符合题意;“古巴导弹危机”解决并未使美与苏、古关系就此和平,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联合国对苏联行为的态度,故排除D项。]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亚国家的发展有其区域特色。下列叙述不符合西亚历史发展状况的是(  ) A.政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B.一些国家迈入世界富国行列 C.产油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日趋接近 D.发起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同西方垄断资本斗争 A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有一定难度。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亚国家在努力改变单一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时,还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但是由于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大国插手,造成地区冲突不断,政局并不稳定。故A项错误。] 5.下面为“中国1978—20202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其能反映出(  ) ①中国入世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②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 ③外贸占GDP比重曾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④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中国入世是在2001年,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2001年后对外贸易发展较快,故①正确;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故②正确;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在1997年,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③正确;外贸占GDP比重不断增加,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受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6.1980年代后期,东南亚成为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1997年,国际金融投资商利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漏洞进行货币投机炒作,引发东南亚金融风暴,使它们的财富顷刻遭到洗劫,外汇短缺,债台高筑,经济迅速衰退。这股风暴先后波及港、台和韩、日。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对亚洲国家股市打击沉重,也使世界股市连连下挫。这表明(  ) A.各国经济繁荣鼎盛时期大多会发生经济危机 B.东南亚各国缺失经济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机制 C.旧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弊端危害世界经济 D.国际货币金融投机炒作是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C [从材料可以看出,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主要是由于国际金融资本导致的,不是繁荣导致的,故A项错误;材料看不出东南亚国家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机制缺乏,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具有很大漏洞和弊端。一些不良的国际金融投资商可以利用这一体制,来洗劫发展中国家,故C项正确;材料只能看出国际货币金融炒作,但看不出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7.20世纪末亚洲爆发的金融危机,说明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  ) A.过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过分依赖外资和外贸 C.人口膨胀 D.资源贫乏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会,发展外向型经济,引进外资,紧密地与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因此在经济危机来临时受到的冲击最大,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8.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且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经济全球化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D [材料未涉及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故A项错误;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趋势,我们只能顺应潮流、趋利避害,故B项错误;C项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些现象,都进一步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故D项正确。]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未得到解决。 材料二 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方案规定,各土邦可以自行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使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悬案,造成印巴两国独立后立即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兵戎相见。 材料三 按照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东巴和西巴。东、西巴被印度隔开,相距约2000千米。东巴人绝大部分属孟加拉族,讲孟加拉语;西巴人分属信德、旁遮普、俾路支和巴丹等几个民族。两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都不尽相同。东、西巴合为一体的基础仅仅是伊斯兰教。这种地理上的相互隔绝,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极易为内部分裂和外来干涉势力所利用。 (1)从材料看,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巴基斯坦为何最终分裂。 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的“分而治之”政策及其带来的危害。第(1)问可根据材料和英国对未来印度的担心来看“分而治之”的政策。第(2)问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巴基斯坦分裂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因素。 答案:(1)英国的目的是对印度地区实行“分而治之”,制造分裂,防止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印度,以保持英国在印度的影响。 (2)维系东、西巴基斯坦的基础并不牢固,虽宗教信仰相同,但两地民族、文化迥异;且两地被印度隔断,相距2000千米,联系不够紧密;在苏联的支持下印度发动对东巴基斯坦的战争,蓄意肢解巴基斯坦。 [等级过关练] 10.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这样的结果是(  )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C.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B [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标准,这意味着将宗教之间的对立给突出了,所以必然会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而印巴分治之后的史实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故选B项;由于不是将民族作为划分的标准,故A、C两项不符合史实;题干强调的是分治,而不是统一,故D项不符合题意。] 11.下图是战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形势表》,表中可以反映出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兴起的国家 印度、菲律宾、韩国等 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国家 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 海湾石油富国 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①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②各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③各国走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 ④各国不断进行产业更新换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D [必须注意结合图中的有效信息进行选择,②④尽管是亚洲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但在表中体现不出来,故选D项。]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卡斯特罗1950年毕业于哈瓦那大学,后因领导反对独裁的武装起义失败而流亡美国、墨西哥。1956年回国创建起义军和根据地。1959年1月,他率军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成立革命政府,出任政府总理(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1962年起,担任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第一书记。2006年7月,将权力移交给弟弟。几十年来,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克服了美国长期对古巴实施经济封锁造成的严重困难。联大主席汤姆森表示,卡斯特罗在国际舞台上不懈地倡导平等,为推动发展中国家进步,特别是在促进教育和医疗方面做出的贡献将被世人永远铭记。 ——摘编自《新闻人物:已故古巴革命 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卡斯特罗的革命经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卡斯特罗进行评价。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956年回国创建起义军和根据地”“他率军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成立革命政府”“克服了美国长期对古巴实施经济封锁造成的严重困难”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推翻……独裁政权”“维护了国家主权”“为推动发展中国家进步,特别是在促进教育和医疗方面做出的贡献将被世人永远铭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1)革命经历:起义失败,流亡国外;创建起义军和根据地;推翻独裁政权,成立革命政府;领导古巴人民克服了美国长期对古巴实施经济封锁造成的严重困难。 (2)评价: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推翻了独裁政权,是一位民主斗士;反对美国经济封锁,维护国家主权,是一位民族英雄;他不懈地倡导平等,为推动发展中国家进步,特别是在促进教育和医疗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 5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