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电与热【教材分析】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与热》在《电功率》这一章中起着联接的作用。电和热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用电器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电和热的关系。因此此节的教学设计思想是:结合教学实际,对本节内容进行更为合理的重组,以电热知识和相关技能为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电流大小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所教的学生是普通学生,思维反应比较慢,需要逐步引导,又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习常常是“只听不动手,听了又忘记”的怪圈中重复。所以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变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焦耳定律。●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重点与难点】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难点:理解焦耳定律。【教学准备】学生电源、导线、开关、电阻丝、烧杯、温度计、水、焦耳定律演示器、焦耳定律演示课件(flash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介绍生活中的电热器。提出问题:热量是从哪里来的?设疑:电炉丝通过导线连入电路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二、进行新课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一、演示实验:1、把两个电阻不同的金属丝串联起来,放入装有相同量同种液体的两个烧杯中,通电,观察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说明哪个烧杯中产生的热量多呢?可得出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12、用一个电阻来做,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观察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得出什么结论?3、用一个电阻来做,通过相同的电流,改变通电的时间。观察烧杯中温度计的示数。得出什么结论?二、介绍焦耳定律三、解释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四、电热的利用、危害与防止。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