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校园微电影剪辑技术》(共2课时)学校: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梅香学校姓名:邱君炜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课位于教材中的第11个活动课,是学生掌握拍摄、制作视频相关的信息技术主题中的第二课,承接上一课“体验微视频拍摄乐趣”的铺垫内容,本节课介绍了微电影、校园微电影的基本定义、所涉及的相关元素以及创作程序,再让学生了解“剪辑”这一项技术的基本概念,体验创作微电影、剪辑短视频的劳动过程。(二)学情分析: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的背景下,七年级学生对网络短视频已经不再陌生,普遍能够熟练运用移动信息设备与互联网搜索资源,下载视频剪辑软件,能够自行尝试视频制作等操作,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大多数学生对微电影这一概念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对微电影与网络短视频进行区分及正面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追求美。二、教学设计思路第1课时1.讲解微电影相关概念,包括起源、定义、元素等,区别其与短视频的区别2.播放优秀校园微电影,了解并欣赏校园微电影3.校园微电影的基础制作技术——剪辑,讲解剪辑的基本概念、常用工具等第2课时:1.基础剪辑技术,分步骤演示2.提供素材,学生进行动手操作3.评价与反思,实践拓展提出改进意见4.知识拓展,影视特效与进阶技巧三、教学目标(一)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完善劳动素养,领悟“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所在;(二)了解微电影的制作过程,掌握基本的视频剪辑技术与能力;(三)学会欣赏微电影背后的价值艺术、伦理道德,尊重他人劳动创作视频作品;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掌握视频剪辑技术(二)教学难点:学会如何欣赏微电影五、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发现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六、课时分配2课时,共40分钟(20分钟/课时)七、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青春,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最快乐的时期。古人只能借助脑海中模糊的记忆,无奈地感慨青春的流逝。而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却可以用各种摄影、录像设备将青春记录下来,随时重温。手机是当下最常用的摄录设备,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用它记录学习、生活的片段,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重组这些片段,使之更有故事性和情感意味,展现我们的青春足迹,这就不得不提到校园微电影了。(同步展示几个学习和生活的片段)(二)讲解说明:理解微电影的基本概念引出今天学习的主题:这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