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设计与制作17.物体的结构教学目标:1.观察人、动物、植物、建筑等物体的图片、模型或实物,丰富学生对物体结构的认识。2.通过拆装一辆小汽车模型和体验手指作用的活动,认识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有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3.阅读资料使学生了解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和仿生技术,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观察鱼鳍及作用,体验手指作用,知道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这两各词的含义。(2)初步具有对周围的物体的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每组一条小金鱼、鱼缸(共分8组),飞羽,有关仿生的书籍、图片和资料,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水果,布条、筷子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桌子上摆的是?(学生回答:小金鱼)二、探究研讨1.组织学生看小金鱼,知道鱼鳍及作用,即身体构造与水中生活的相适应性。(1)观察要求:仔细观察金鱼是怎样游动的?(学生可以模仿)它在游动时靠什么?(估计:鱼鳍)(2)追问:鱼鳍有什么功能?(估计:改变方向、推动身体前进、调整身体)如果没有它们行吗?为什么?(学生充分发言)(3)演示实验:把其中一组的小金鱼的鳍剪掉,观察它在水中游动的情况。(或者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谈谈没有鱼鳍时鱼的游动情况)(4)追问:如果有鳍,没有水,鱼会怎样呢?(鱼会死的)(5)学生小结:鱼鳍与水有什么关系呢?(估计:鱼的游动、前进、改变游动方向,靠的是鳍,鳍得拨水,没有水鱼鳍就失去了它的功能。)(5)教师小结:也就是说,鱼鳍有拨水的功能与水是相适应的。所以人们就有了“鱼儿离不开水”的说法。2.观察鱼讨论多种物体的结构(1)观察要求: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是有结构的,请各小组从课文中的1—6幅图种选择2—3个尾例,讨论研究它们是怎样构成的?它们的结构与什么有关系?(2)小组进行观察:老师巡视指导(3)汇报小结:物体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房顶上的三角形梁架和拱形桥都能承受较重的重量,使房屋、桥梁坚固、稳定;榆钱和槭的果实有翅,便于靠风力传播种子;人体的骨骼像一副支架,可以支撑人的身体;鱼的鳍可以帮助鱼在水中游泳;鸟的羽毛和翅膀有利于鸟在天空中飞行,根据以上事实,我们知道物体的结构是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的。3.活动1,拆装小汽车,认识它的结构与功能(1)活动要求:利用学具材料组装成一辆能开动的小汽车,并观察小汽车由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