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1.空气的组成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分析空气成分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根据性质的差异,分析混合物的成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演示实验材料——大玻璃杯、蜡烛、火柴。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片、蜡烛、玻璃杯、红色的水、火柴。(以上材料,教师也应有一份,供演示指导。)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演示实验:点燃蜡烛,用杯子罩上,观察有什么现象?(过一会儿,蜡烛慢慢熄灭。)2.讨论:为什么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学生可能说“杯子里没有空气了”。)3.讲述:到底杯子里有没有空气呢?蜡烛究竟为什么会灭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空气的成分实验1: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1)讲述: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内倒入红色的水。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心。②不点燃蜡烛,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2)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水一般不能进入杯子,即使进去也很少。)(4)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因为杯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5)讲述:接着实验。把杯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心),点燃蜡烛,再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有什么现象?(6)分组实验。(7)汇报实验结果。(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杯子。)(8)讨论:①水涌进杯子的现象说明什么?(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②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了?是空气跑走了吗?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通过与前一次“不点燃蜡烛,水进不了杯子”的实验相比较,可以知道空气的减少与蜡烛的燃烧有关系。)③杯内还有没有空气?是不是都烧光了?为什么?(杯内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领杯内的全部空间。)④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燃烧与空气有什么关系?(9)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燃烧要消耗(或说用去)一部分空气。(10)填空:课本实验2:燃烧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1)讲述:杯内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呢?火在这些气体中能不能燃烧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接着做实验。实验的步骤是:①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杯子,倒过来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