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科学《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学设计教案背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一些简单物体运动的形态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对物体运动方式的本质特点还不很清楚。本教案的设计,重点抓住学生认识模糊的地方,化复杂为简单,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实验器材观察、感知、认识、分析它们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教学课题:物体的运动方式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及特点进行研究,让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类型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并了解五种运动类型各自的特点,能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复合运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出物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式。会用图示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式的特点。2、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3、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的异同点。4、能够找出同一物体的多种运动方式(复合运动)5、体会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木块、荡秋千图片、单摆装置学生准备:(每组一个)纸风车、小木块、易拉罐、钢尺、橡皮筋、单摆装置教学过程: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1.(出示纸风车)师:谁会玩这个小风车?(强调玩字)生举手。师:如果给你这个风车你会怎么玩呢?(引导学生说出“转”、“动”字)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3.师:生活中有哪些运动的物体?你能说出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学生汇报)4.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二、自由研究,定向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1.师:刚才我们说了,看了这么多运动的物体,你们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模拟它们的运动吗?(出示纸风车、小木块、易拉罐、钢尺、橡皮筋、单摆装置)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几种材料来研究。(学生选取材料)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学生小组交流一会。3.师:马上我们就要研究了,你们觉得在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等等。(发放记录单)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适时指导,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5.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