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生长与变化15.毛毛虫不见了本课概述通过饲养小动物,对小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和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不同种类的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一样吗?常见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又有哪些特点呢?本课通过“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把学生引入探究蝴蝶、青蛙等常见动物的生长变化教学内容之中,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观察常见动物的生长变化,搜集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显著变化(变态)的资料和信息,并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昆虫标本,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材设计了活动“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和拓展活动“制作蝶的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或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蝴蝶及其他昆虫的变态过程和特点,最后让学生动手制作蝶的标本活动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好奇心而设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动物的变态。毛毛虫如何过河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个兴趣点,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动物的变态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2.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某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资料(蝗虫、蜜蜂、蟋蟀、青蛙、蟾蜍)3.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4.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5.能按照要求制作出较为规范的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2.能与小组其他人协助观察、记录和制作动物标本。科学知识目标:1.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变化。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通过观察和搜集资料,能说出动物不同生长阶段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的前半部分,即从故事开始,到发现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结束;第二课时完成活动“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的后半部分,即交流自己的发现成果和拓展活动“制作蝶的标本”。也可以第一课时完成活动“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第二课时安排拓展活动“制作蝶的标本”。如果安排一课时,那么拓展活动就安排在课下。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自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