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与生物行为教学目标:1.能自己制定计划,探究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能够用二维记录表连续记录较长时间的观察结果。2.对植物或动物在昼夜间的变化感兴趣;愿意对植物或动物的行为进行长期观察。3.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有哪些影响。4.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上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等。教学重点、难点: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课时安排:用2课时,其中引入部分和活动1用一课时,活动2和拓展活动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活动活动目标:1.能发现生物行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有兴趣研究生物昼夜行为变化规律。实施过程: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花钟图和多媒体课件,看有什么发现。2.指导学生认识钟面内的各种花在1到12时不同时间内分别开放,钟面外的花在12到24时之间开放。认识过程中可以提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利用花钟来判断时间。3.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了花钟以后有什么想法?进而引出昼夜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话题一、完成没有画完的画活动目标:1.能通过查阅资料,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2.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实施过程:1.以四人为一组。用30分钟时间完成。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了解图中的生物行为与昼夜变化的关系。如:一些小鸟、蝴蝶喜欢在白天活动;猫头鹰、蛾子却喜欢在夜间活动。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列举更多的例子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绘画时需要注意:一是首先要判断自己发现的实例是属于喜欢在白天活动的,还是喜欢在夜间活动的,分别画在左栏和右栏中;二是要尽量形象地表现动物或植物的活动或休息状态。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画向同学展示,并用简练的语言做必要的说明。二、对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活动目标:1.能够选择一种动植物,探究其行为变化与昼夜的关系。2.能够尝试用两种方法对同一种动植物的行为进行研究。3.在研究时能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4.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5.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实施过程:1.这项活动在课上布置,小组内分工明确后在下课后完成,完成后在课上交流总结。2.本活动重在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活动中只要学生略有发现,就要给予表扬。3.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鼓励学生尝试查找资料,现场观察或请教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