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研究2023.1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性保障,也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202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发布。《通知》明确指出:“要创新教师培训形式,为教师量身打造培训方案,建立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但就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现状来看,培训过程仍然以传统的专家讲座为主,忽视了教师亲身参与知识技能掌握的重要性。这种以讲授式为主的“离身”培训,在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不符合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身体结构、活动方式及其与环境互动体验而产生的[1]。教师培训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其明显的具身特性,将具身认知理论应用于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中,能有效解决传统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基于“离身”培训暴露出的弊端,对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内容与方法等进行重新设计,探讨一种新的培训模式。一、离身认知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表现(一)离身认知理论的特点传统认知科学对教育教学产生过重要影响。传统的认知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基于身心二元论。身心二元论认为,物质与精神、身体与灵魂是二元对立、各自独立的存在[2]。受身心二元论的影响,传统的教育理念仅重视对大脑的教育,认为大脑是知识学习的主要载体,身体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作用。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人的认知过程就像计算机的工作过程,知识学习是在大脑中进行抽象的符号运算过程,即信号接收、编码、运算、输出的过程。因此,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与灌输,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机械地接受,不能有很好地体验,使得教学课堂变得机械化和程序化。离身认知理论最大的缺陷就是忽视了人的身心、情感、环境等对作者简介:周巧鸥(1998—),男,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胡小桃(1968—),女,博士,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等。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及支持机制实证研究”(项目编号:ND207938)从离身到具身: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模式的转型周巧鸥胡小桃(湖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