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复习》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运用关注重点笔画、结合语境等方法,复习本单元生字及词语,并进行词语的积累与运用。2.通过想象画面、借助关键词语,进一步练习背诵古诗,默写《清明》。3.进行阅读练习,复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小练笔。4.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搜集资料、进行成果展示以及描写节日过程的方法。【课上学习任务】1.默写古诗《清明》,注意在头脑中想象着诗中的画面,把字写规范。2.读一读句子,把正确读音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读读下面的三段话,找一找这三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片段一:鲜:①xiǎn②xiān⑴妈妈带全家人到朝鲜()旅游,我对那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乘:①chéng②shèng⑵瞧,那边有几个人抬着一乘()轿子过来了,后面还跟着两个乘()坐马车的人。都:①dū②dōu⑶北京、上海、重庆都()是美丽的现代化都()市。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片段二: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片段三: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年年有鱼①古往今来,“鱼”与春节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春节的“鱼”文化,情趣盎然。②民间有“无鱼不成席”之说,尤其是年夜饭,家家户户少不了一条鱼。因为“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象征新的一年里,丰盛有余。③:有的地方用鲤鱼,象征“鲤鱼跳龙门”;有的地方用鲢鱼,以示“连年有鱼”;有的地方用鳜(guì)鱼,寄寓“富贵有余”。④年年有鱼或连年有鱼,都是“有余”的谐音,只是为了讨个口彩而已。问题一:“无鱼不成席”的意思是。问题二:这篇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画上横线。问题三:第三自然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把内容写清楚的呢?(填序号)()A.年夜饭,鱼是一道美食。B.年夜饭,鱼这道菜物美价廉。C.在鱼的选择上,各地不尽相同。【课后作业】运用学习到的方法修改自己已经完成的习作。注意写的时候要围绕一个意思把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