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迎风飞翔小风筝》(第1课时)学校: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姓名:陈孔芳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一)教学内容:风筝是孩子们熟悉的题材,也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但是对于传统风筝他们接触的少,了解得更少。本课时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和认识传统工艺品——风筝,了解它的独特魅力,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爱护和保护民间艺术,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自豪感。(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感知力、理解力都已经比较强,但同时他们也不失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能够在了解风筝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浓厚的兴趣和获取知识的欲望。二、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本课时,让学生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激起制作风筝的兴趣,为第二课时制作风筝打下一定的基础,使制作的风筝变得更丰富而富有民间艺术感。三、教学目标(一)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的美的能力,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二)在认识民间传统风筝的同时,了解民间手工作者制作风筝的艰辛,学会尊重他人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并尝试起草风筝式样,感受民间手工作者制作风筝的工匠精神。(二)教学难点:在了解的过程中,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学会尊重他人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五、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六、教学准备与课时分配材料:风筝图片共2课时:第1课时,10分钟;第2课时,20分钟。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谜语导入,设疑激趣1.“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谜底:风筝)2.引出课题《迎风飞翔小风筝》猜谜语。激疑激趣,激起劳动意识。2.走进风筝,了解起源1.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百子图》。2.“教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或知识吗?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高鼎在《村居》中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3.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发展历史,知道山东潍坊市是著名的风筝之都。(欣赏视频)1.欣赏《百子图》。2.听风筝的故事,了解描写风筝的诗句。3.欣赏山东潍坊风筝的宣传视频。榜样激励,学习精神,激励发展。3.欣赏风筝,了解形色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造型的风筝,分析风——筝造型的特点形状对称。2.学生讨论,除了形状对称以外,还有什么对称?(图案对称)3.学生观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