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建设782023年第2期(总第326期)【提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文学特征论的角度,即文学的形象性、文学的典型性、文学的真实性、文学的倾向性这四个方面,探究《红楼梦》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小说主要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的美与悲剧的美,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世态百相。【关键词】形象性典型性真实性倾向性《红楼梦》《红楼梦》诞生于清朝末期,当时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而清王朝处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曹雪芹的祖上历经康熙、雍正两朝,至曹雪芹的少年时代,家中还是极其富裕的,后家道渐衰,曹雪芹已是穷困潦倒。《红楼梦》一书就是曹雪芹破产倾家后在贫困中所创作的。目前,对于这部作品的研究是多角度、多元化的。自清代以来,对红楼的研究就从未间断,其“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笔法,对后世中国作家的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将着重从文学特征论的角度,以四个不同的方面来探索《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一、文学的形象性所谓文学形象性,指的是根据现实生活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美学内涵的艺术画面。(一)托物言事的蕴涵性《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对文学形象性的展现十分具体,多处依托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在第二十三回中提到:“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①这处以黛玉葬花为例,非常具体地描写了黛玉拿着花锄、工具去收拾那些飘零的花瓣。黛玉之所以葬花,一方面是因为她怜惜这些飘零的花朵,而更多的原因是她由落花联想到了自己,自己正如这飘零的落花一样,无依无靠,漂泊他乡,她表面上是惜花,实际上却是惜人,即是对自己身世的惋惜。在这个时候,“落花”就成了她情感的载体。从这一回中可以看出,黛玉托物言事,蕴涵深刻,展现了《红楼梦》的形象性。(二)因小见大的概括性黛玉夜里去宝玉住的怡红院寻找他,却恰巧碰上宝钗也去怡红院寻找宝玉,而宝玉的丫鬟晴雯已经给宝钗开了一次门,便不愿再开第二次门。黛玉内心的敏感促使她认为是宝玉故意不让丫鬟给自己开门,还在同自己怄气,一气之下,便又联想到自己身世孤苦,寄人篱下的凄惨境遇,所以才有了后文的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