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制作微信:x3481913332课题:公民意味着什么(我是中国公民)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六年级课时:第3课时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课是六年级法治专册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三课,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认识居民身份证、我是中国公民。“公民身份从何而”这一部分主要是了解公民身份的来源以及公民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认识居民身份证”这一部分认识身份证上的信息,了解其用途;“我是中国公民”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国家建设的成就来体会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同时也认识到公民也要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本课的第三部分“我是中国公民”。这部分内容通过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感受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同时也有义务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公民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公民的使命和责任。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资料的呈现等,了解国家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并要注重自身的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认识到作为中国公民应有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使命。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本课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小学生,六年级学生知道“公民”一词,但是对于公民的来源、真正的含义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以及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和使命的认识也是比较缺失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这方面内容的学习。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料搜集能力,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能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当然,小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得到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在教学中,选取能代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具体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