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symposium第90页2023/2(下)总第405期春风细雨润心田使命担当育新人——浅谈高校辅导员工作文/江苏海洋大学李航霄李士虎(通讯作者)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对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重要职责,担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信仰、砥砺品格的重要责任。“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灵魂并处于统率地位,要关注每位大学生个体的成长,将个人尊严与生命成长有机统一。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促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辅导员的身份要求越来越严格,必须具有高校学生干部两年以上经历、研究生学历、共产党员身份,三者缺一不可。经过闯五关斩六将,海量化笔试面试,层层筛选最终挑选出道德水平好、思想素养高、具有专业化水平的优秀青年队伍。因此,如何把握历史发展机遇,迎接新挑战,深入探究做好辅导员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一、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同高校师生座谈时强调:“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在时代发展热潮中,面对高校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面对充满青春活力,思想正处于活跃期又渐趋成熟期的大学生的各种各样思想状况,作为辅导员,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捕捉问题,总结经验,加以克服引导。(一)“娱乐至死”的享乐主义。当今时代,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面对人工智能、人机接口、基因编辑等前沿科技,往往会被“技术统治”的合理性所绑架,沦为技能训练和个人利益获取的工具。个人的生活方式方法将受到严重影响,没有明确的价值导向,理想信仰缺失。(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各方面“极致”的追求,人的价值观淡化。学生的个性意识、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普遍增强,他们对于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政治信仰迷茫。甚至某些入党竞选学生干部,表现为动机不端正,甚至于涉及人的隐私,来试图改造人,颠覆价值观、人生观。(三)教育短期性、功利性和工具性。“只教不育”思想贻害大学生的心灵。急功近利,只做表面文章,讲求面子工程,想尽快拿优秀表功绩的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活动只是让学生做做样子,拍个照的思想也存在。以上所带来的后果是与学生思想工作宗旨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