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符号的影像呈现与场景再造_战令琦.pdf
下载文档

ID:320201

大小:2.13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传统文化 符号 影像 呈现 场景 再造 战令琦
65虎年春晚的舞蹈作品只此青绿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创作灵感,与曾经红遍全国的唐宫夜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将舞蹈经媒介录制、加工形成影像作品,以舞者惊艳的表演与信息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社交媒体平台的爆款。在电视节目创作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成生动、活泼、有趣的影像符号,运用智能化、场景化的传播方式形象生动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具有重要意义。一、技术破壁:“5G+VR”媒介技术的深度融合5G技术为媒体生态带来颠覆性改变,为媒体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核心动力。5G时代视频直播为大众所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感与现场感,观众以“遥在”的方式存在于舞台现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不断更新,创造虚实融合的智能化场景在电视艺术创作中变得日益常见。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颠覆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重塑电视的观看场景。在数字虚拟技术的推动下,媒介节目形式也不断升级,实现从平面到立体、从视觉刺激发展到集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于一体的形态创新,为观众呈现虚实结合的全新场景,提升观众的主体性和互动性。拍摄者借助摄像机、声音设备、位置追踪器、手控输入设备等传感器,为观众提供真实与虚拟环境的沉浸式交互体验,使其产生身体性在场,创造虚拟媒介场景,让人们进入虚拟场景体验。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信息传播过程,形成人机一体的全感官融合场景。只此青绿 唐宫夜宴和洛神水赋节目的爆火,源于现代科技力量的助推,先进媒介技术增强传统舞台表演的感染力、表现力和传播力。只此青绿以舞者锋利的眉眼、绛唇高髻表现千里江山图的青峰叠嶂和绿水隐现的美妙。青绿色呈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岁月的沉淀”和“文人墨客的清风傲骨”,舞者的“静待、望月、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情景动作,传达出中国古代文人的端庄、大气、沉静的气节。唐宫夜宴的十四位舞者扮演成俏皮可爱的唐俑形象,以自我的身体为传播介质,为观众再现唐朝乐师进宫奏乐的场景。该作品的场景设计构图完美、气势恢宏、画面饱满、色调统一、构思巧妙、独具创意,演战令琦传统文化符号的影像呈现与场景再造摘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和表现内容的 只此青绿 唐宫夜宴 洛神水赋 等综艺类电视节目,通过构建媒介虚拟场景,形成多感官融合、全方位传播的电子化拟态环境,使观众产生了跨越时空的沉浸感和穿越感。舞者的身体符号与影像符号的重组形成电子化的具身传播,实现了 手机端与电视端的双频共振。观众在身体缺席的欣赏环境下,通过节目营造的虚拟场景也能实现精神在场,形成虚拟互动的媒介社交。关键词:技术赋能 传统文化 影像符号 场景传播理论探索DOI:10.16531/ki.1000-8977.2023.02.00366 2023年第2期(总第418期)当代电视员的装扮精美绝伦,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观众对虚拟场景产生独特的认知。增强技术、音乐音效与水墨特效共同呈现大唐盛世的繁华景象,演员的表演、动作的抓取、歌舞的呈现为之锦上添花。精湛的表演成为动态的影像符号,在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二、影像符号:具身传播的电子化呈现在传统舞台表演中,舞者用肢体动作的演绎传达情绪的变化,这是舞蹈艺术的魅力,也是具身传播的典型表现。但这种具身传播受到时空的限制,传播的范围局限于剧场、舞台和现场观众。因此,为扩大舞台表演艺术的传播范围,借助现代新兴媒介传播技术的辅助,让舞台化的具身传播实现数字编码,将舞台场景转成电子化的影像符号,实现广泛传播和永久保存。(一)身体符号与影像符号的抽离与重组审视人类的身体将会发现,身体既能为人提供精神交往的实体,又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具身传播正是基于将身体作为媒介这一论断,让人的身体融入传播过程。身体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和作用,成为媒介技术与身体叙事的桥梁。身体已不再是简单的物理属性存在,而是作为一种媒介符号,传递意义与价值。身体符号与影像符号共同构建虚拟媒介场景传播的重要元素。基于具身传播的理念,只此青绿 唐宫夜宴 洛神水赋巧妙地将舞者的身体符号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绘画、文物、传说相结合,借助媒介技术营造美轮美奂的舞台场景。时空交错、虚实结合,实现舞者身体符号与节目影像符号的碰撞与升华。让舞者的动作融入舞台场景,成为信息传播的有机组成部分,将身体转化为场景传播系统的信息载体。虚拟影像场景的改变,丰富了身体的存在形式与符号表意功能,也营造了充满符号意象的虚拟仿真世界。视听艺术属于精神创造领域,视听符号系统以视觉和听觉为基础。视觉构成视觉场,视觉媒介的画面感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听觉构成听觉场,声音激发人的灵感,满足人们对于真实物质世界高度还原的欲望,根据声音的提示,人们在脑海中构建想象的虚拟世界。人们将虚拟场景想象成客观存在的真实世界,仿佛穿越至虚拟场景所处的历史时空。只此青绿 唐宫夜宴 洛神水赋就是运用抠像技巧、增强现实技术等,将声、色、光、影等形式元素渲染到极致,以悬空式的影像书写形成图像化的信息,将真实场景与虚拟影像结合起来,符合后现代的美学消费主义的审美原则,使观众“在生理上感受强烈刺激,产生巨大的幻觉效应,听觉和视觉形成奇幻的风格”。(二)传播平台的双频共振与传收双方的情感共鸣碎片化、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人很难静下心来欣赏鸿篇巨制,时长数分钟的传统文化表演节目与电子影像符号的结合,恰好迎合了用户娱乐化、浅表化、观赏性的信息接受习惯。移动终端的短视频平台与传统媒体的电视端强强联手,共同为节目造势,扩大传播的影响力。只此青绿 唐宫夜宴 洛神水赋是中华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媒介技术深度融合所形成影像作品的杰出代表。以舞蹈表演的形式实现身体的在场传播,使用逼真、生动、有趣的身体符号与观众互动,集聚舞蹈、背景、服饰、妆容多种艺术元素,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统合而成以视觉符号为主的传播系统。在只此青绿节目的创作过程中,以传统名画 千里江山图 为蓝本,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唐宫夜宴将唐三彩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舞蹈,将簪花仕女图穿插其中。继唐宫夜宴播出后,唐小妹的形象被构建成动画人物,在不同的“奇妙游”节目中出现,以故事讲述方式为唐小妹们创设个性化的身世、性格与外貌。例如,唐小玉、唐小彩、唐小可、唐小竹,“每位唐小妹都是性格鲜明、怀揣梦想的虚拟人物”。以上这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新兴的、时髦的、流行的文化传播形式表达与呈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得更潮、更新、更生动、更活泼,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67此外,微博唐宫夜宴手绘大赛引发用户的广泛讨论。与唐宫夜宴相关的舞蹈、面人、陶俑等传统技艺也逐渐在视频直播平台进入用户的视野,拉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年轻人的距离,实现跨领域、多品类的文化创作和实践。三、场景再造:拟态环境的时空穿越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拟态环境再造场景的道具陈设、氛围渲染、人物刻画、故事情节,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场景化传播的强感官体验牵动人们的情绪和反应,媒介所营造的虚拟场景不断改变人们的感知与认识。(一)电子化拟态环境的场景呈现与场景再现场景呈现是通过对细节的还原与刻画,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场景再现是一种拟像,通过电子、数码与科技手段再造场景,融入创作者的主观判断和艺术灵感,唤醒观众的记忆。因此说,从场景呈现到场景再现是“从真实到拟像”的过程。拟像游离于本真之外,看似是对场景的复制与模拟,实则是由人重新创造的脱离真实世界的拟像场景。最初的场景呈现是单一的,它将表象引向意义,是事物向意义迈进的第一步。场景的对象在形式上被还原成各种符号。用户感知场景符号,通过符号提炼对象的特征,了解符号的含义。场景细节的还原与刻画,唤醒人们的记忆,激发用户的情绪涌现。每个符号都从细节入手,赋予其形态、色彩和意义,对细节进行刻画与升华,让对象失去事物性,还原成符号感知。只此青绿借由舞者的站立身姿融为一片青绿色的重峦叠嶂,生动还原北宋名画 千里江山图,以此“重现中华传统美学,呈现数千年的静与动”,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场景体验。而 唐宫夜宴 对唐朝皇宫的场景呈现,通过各种各样带有象征性时代烙印的物体表现出来,对唐俑的服饰、发型、宫殿的陈设等细节的刻画,为观众呈现栩栩如生、如梦似幻的虚拟场景,使其惊叹于美轮美奂的大唐盛世。场景再现是多元的,是场景呈现留给用户深刻印象后的再次显现,是场景被符号化的过程,也是场景感知被赋予意义的过程。场景再现是人的主观感知,是人沉浸在虚拟场景的心理体验。一方面,再现场景是真实的,它逼真地仿拟现实生活的空间场域,各种装饰、造型、人物关系按照日常生活的逻辑展开。洛神水赋以生动的三维图像和逼真的环绕立体声,共同营造洛神在水中翩翩起舞的故事场景,借助声、光、电等技术对神话故事的场景再现,是将虚拟时空的时间收缩、空间扩张进行加工,激发观众对故事场景的创造与想象。另一方面,再现场景是虚拟的,是人们脑海中意象的投射,形成虚幻的拟态环境,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二)缺席与在场:时空穿越的独特场景体验从时空分离、时空延伸到时空一体、时空融合,由影像构建的拟态环境和虚拟场景,令人产生独特的穿越时空体验,实现人的身体与心灵的统一。人与场景的关系处于同步在场与异步缺席的状态。当用户的肉身处于缺席状态不能在场时,可以在虚拟线上场景完成精神与意识层面的异步在场。因此,身体的地理位置不再是决定人类是否具有共同经历的前提。在媒介交往过程中,逐渐出现“身体的缺席”与“精神的在场”。人们生活在不断切换的时空场景中,并在不同的物理场景实现身体穿梭。只此青绿突破时空壁垒,在舞台上以同心圆造型,巧妙呈现 千里江山图的展开过程,以此表现天地之间无边无界的辽阔,大江大河在行云流水间转化。唐宫夜宴 系列作品使生活在现代的观众仿佛穿越回大唐盛世,这种媒介传输技术与舞蹈演员肢体表演的杂糅,加之影像符号的视听语言表达和镜头拍摄技巧的完美融合,重新激活人们对唐朝历史的想象。节目将国宝、国风与国潮融为一体,构成超真实的存在。由国宝文化符号、侍女身份符号、中国传统水墨绘画符号、金鱼飞空装饰符号四个场景构成有机联系的场域单元,高度还原唐代的文化、传统服饰和宫廷乐师仪态。当唐宫号声吹响后,舞台道具借助红墙转场,舞者的动作、表情在这一刹那间,从嬉笑转变为严肃,舞者从非表演状态转换为理论探索68 2023年第2期(总第418期)当代电视表演状态,引人入胜。从空间维度来看,智能媒体突破物理空间距离的限制,借用虚拟场景将观众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现代数字影像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共同创造虚拟世界,连接在人类身体不同部位的传感器、虚拟现实眼镜、头盔、智能手环等智能可穿戴设备,这些现代技术被嵌入到人的身体,让人们感受到更多奇妙的刺激,获得媒介场景的沉浸体验。洛神水赋以敦煌壁画的“飞天”元素为原型,将曹植笔下所描绘的洛神演绎出来。该节目将拍摄场景置身于水下,舞者在水下的精湛表演,让观众跟随摄像机潜入水底,仿佛在水中寻找那位传说中的洛神娘娘。舞者在水波光影间若隐若现,刚柔并济的舞姿和飘飘若仙的体态,让观众心驰神往此洛水仙境。真实舞台与虚拟场景的结合,令观众感觉仿佛在历史时空隧道穿梭,产生强烈的文化共鸣。四、结语智媒时代,大量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中的虚拟媒介场景为人们创造全新的媒介环境和感知方式,更宏观、更立体地再现中华历史文化的高光时刻,也更能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由全媒体的传播平台和渠道,以之为主题和内容的电视节目从文化、创意、科技、时尚等几个维度创新,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因此,深化新兴媒介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文明故事,塑造具有代表性的影像符号,以场景化、沉浸式、互动性强的节目形式进行推广,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会有极大帮助。本文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智能时代可穿戴设备的场景应用对纺织服装院校传媒类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21BKJGLX548);河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G时代新媒体营销传播的场景化与智能化研究”(项目编号:2022ZZJH463);中原工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