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三总复习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辽宁省 丹东市 2022 2023 学年 高三总 复习 上学 第一次 阶段 测试 历史试题 答案
丹东市2023届高三总复习阶段测试 历 史 考试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到4世纪中期的《仪礼·聘礼》篇记录有中国古代聘礼的诸多礼仪环节。2010 年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霸伯盂记录了周王使者至霸国行聘的经过,这是目前金文所见最为详细的西周聘礼史料。据此可知 A.金文所记内容更为可信 B.《仪礼·聘礼》之所记信而有征 C.中国古代礼制非常完备 D.《仪礼·聘礼》记载了霸国行聘 2.《岳麓秦简(肆)》载:“有令女子、小童行制书者,赀二甲。”“毋敢令年未盈十四岁者行县官恒书,不从令者,赀一甲。”这些规定旨在 A.保证文书快速安全传送 B.建立全国文书传送系统 C.尽可能地节约人力物力 D.通过严酷刑罚加强皇权 3.以下是《唐会要》中关于尚书仆射的记载。 ◎秦:始置,为少府属官,盖掌少府文书法令。 ◎东汉:尚书台之副。 ◎唐太宗:尚书省长官,位同丞相。 ◎唐中宗:不再是宰相,仅是虚职,属荣誉性赏功之官。 ◎安史之乱后:仆射必加同平章事,始为宰相。 这些记载反映出尚书仆射的设置 A.使中枢权力机构基本完备 B.受到选官制度的直接影响 C.体现了制度的传承与创新 D.表明其职能不断得到强化 历史试卷 第1页 共7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蹴鞠在宋代是皇帝和贵族都喜爱的活动。在《武林旧事》中记载,宋代除了官家有蹴鞠专业艺人之外,民间的瓦子中也有蹴鞠艺人表演,而当时开展最为广泛的则是寒食节“寒食梁州十万家,蹴鞠秋千尚豪华”的民俗活动。这表明宋代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B.宫廷体育已向民间扩展 C.蹴鞠在民间得到了普及 D.蹴鞠运动受到普遍欢迎 5.唐代开始,佛教把关羽当做崇拜的神祗,至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则把关羽塑造成一位因县令贪赃枉法而为民除害的忠臣义士形象,而不是神圣高尚。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变化 A.顺应了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    B.凸显了文学作品强大教育功能 C.体现了元代佛教文化未受重视    D.确立了程朱理学的主流价值观 6.明代之前,手工工匠都必须向政府当班服役:到了明代成化年间,工匠不愿当班者可听其出银代役;明中晚期则一律以银代役,缴纳的银子称之为“班匠银”。这表明明中晚期 A.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 B.一条鞭法已得到顺利推行 C.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工匠的人身隶属关系削弱 7.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对外交涉由通商大臣或各口所在地的地方督抚办理,然后由军机处、皇帝批准,外国使节不得进入北京。清政府这一做法 A.瓦解了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 B.表明其固有体制有所松动 C.说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满足了侵略者的侵略要求 8.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近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恶化,触发了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争论的结果迫使清政府及时调整国防战略,从重陆轻海到海陆两防并重。为此,清政府决定 A.实行改土归流,强化边疆管理 B.引进先进技术,推行清末新政 C.加强边疆治理,新疆台湾设省 D.编练湖北新军,提高国防实力 9.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新与旧,快与慢,并驾齐驱,蔚为大观。这反映出 历史试卷 第2页 共7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城市化进程催生城市公共交通   B.工业革命扩大人口流动规模 C.市民阶层诉求改变交通业面貌   D.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 10. 1945 年 9 月,中共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提出“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制定这一战略部署主要是因为 A.苏联出兵东北,击败日本关东军 B.东北工业基础较好,战略地位重要 C.东北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很丰富 D.辽沈战役取得胜利,东北全境解放 11.图1反映了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图1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对外贸易 A.适应了全方位多层次外交布局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C.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 12.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总兵力是550万,经过精简,到1958年底军队规模为240万人左右。到70年代中期,军队员额大幅上升,最多时达 600 多万。导致 70年代军队员额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苏联政府和军队的支援 B.国际形势和周边局势恶化 C.大规模三线建设的需要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需要 13.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而2006 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 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 3 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 23%。这一变化有利于 历史试卷 第3页 共7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完善城市产业结构 B.初步改善工业落后局面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D.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14.2003 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实现货贸易零关税: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实行贸易投资便利化。此后又签署多个补充协议。这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和实施反映了中央政府 A.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B.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 C.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D.敦促港澳间交流合作 15.《东方红》是一首陕北民歌,该曲曾在开国大典上作为背景音乐,也曾伴随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入太空。并多次被改编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影视等作品,受到各地群众喜爱。2009 年,《东方红》入选中宣部推荐的 100 首爱国歌曲。该作品 A.体现了艺术性与革命性、人民性的结合 B.彰显了时代性与历史性、世界性的统一 C.诠释了“双百方针”的深刻内涵与意义 D.说明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不断发展 16.2022 年4月,第 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丹东市组织 30家企业“登云”参展,相继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进行了“屏对屏”商洽。这客观上说明 A.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 B.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 D.现代科技促进信息交流 历史试卷 第4页 共7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首先,在时间上江南的瘟疫频数在有清一代呈不断增多之态势,在空间上,在人口密集、地处交通要冲的地区,瘟疫较多,而地势偏远、人口稀少的小县则相对较少发生瘟疫。其次,清代江南的急性传染病尽管数量繁多,但霍乱、伤寒和痢疾等传染病的重要性明显超过其他地区。特别在4月至7月这四个月,发生疫病要占到瘟疫总数的 78%以上,加之对外交往的增多,生态环境的变化,伴随新的疫病尤其多发。但是随着清代医药和社会救疗事业的进步,江南瘟疫的频数虽然不断增加,但由此造成的社会破坏力呈下降之势。 材料二 有清一代对瘟疫的认识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比如人们开始认为疫气是不正之气混入病气、尸气以及其他秽浊之气而形成的,这无疑促进了传统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使对瘟疫病原的认识更加接近现代认识。其次,由于水质状况的恶化,改善水源公共卫生的意识也随之加强,诸多疫病开始加入卫生方面的考虑。在人工免疫方面,国人不仅发明并推广了人痘施种术,甚至比欧洲还顺利的推广和普及。在医疗救助方面,由传统社会救济慈善机构逐步向普遍地以诊治疫病为主要目的的方向发展,这为近代医院的推广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基础。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影响清代江南瘟疫爆发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江南瘟疫爆发产生的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银行和上海欧美商会的赞助下,德国人李希霍芬(1833-1905)于1868-1872年间对中国做了7次考察,他考察了当时中国18个省中的 11 个。应商会要求,李希霍芬重点关注矿藏、交通等。考察过程中,他向普鲁士和北德意志联盟提出一系列外交建议和报告。他对山西尤为关注,对山西进行的地质勘探和调查是千百年来对山西首次进行的详细地质调查,为人们了解山西的地质条件和矿产储量开辟了大门。他的“山西的煤炭储量有18900 历史试卷 第5页 共7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亿吨,足供世界人民使用上千年”的推测,使国人第一次对山西的煤炭储量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使山西这一煤铁之乡为世人所知。李氏之后,欧美人士之来华调查者踵相接。李希霍芬主张以开采煤田的形式,使外国资本更容易进入中国。 ――摘编自张泽念《李希霍芬调查与晚清山西矿业》 材料二 李希霍芬考察中国回国后,出版了五卷本《中国:亲身旅行及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该书主要谈及中亚及中国山脉的构造及其对居民迁徙的影响,其在 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各省的地质地理考察成果和中国古生物化石等,初步建立了中国南、北方大致的地层系统。在第一卷中,他首次提出“丝绸之路”一名。该书早年传入我国,成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发轫期之重要参考书。1933 年,李希霍芬诞辰百周年纪念,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创始人、奠基人之一的翁文灏先生发文指出,“中国地质学之巩固基础,实由德人李希霍芬氏奠之。” ――摘编自潘云唐《李希霍芬在中国地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希霍芬中国考察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希霍芬中国考察的影响。(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 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就是提高农民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售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民私有财产的基础上)的集体劳动,其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材料二本法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产品 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倡农业集体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农业合作社”与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同。(6分) 历史试卷 第7页 共7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1 时间  概况 1844年 宁波女塾开办,这是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 19世纪60年代初至1876年 教会学校数量增多,女生在学生中的比例增多。教会学校开放女子教育,促进了女子入学,实现男女教育平等。 早期改良派 在近代西方男女平权观念的影响下,最早开始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倡导女子教育。 维新派 康有为主张男女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女子应该上学。 梁启超重视女子教育,系统论述了女性受教育的必要性。 1898年 梁启超、经元善创办经正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人自己创办的正规女子学校,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1902年, 蔡元培开办上海爱国女学。此时的女性学堂多为私人兴办,未获统治者的直接肯定。 1907年 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及《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国女性教育正式被纳入中国教育制度的范畴。 1912-1913 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初等教育段不分设男校女校,中等教育段专门设立女子中学校,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限制。 1920年, 北大校长蔡元培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开创了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的先例,不分性别进行教育。 1929年, 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实施其方针》,这是中国政府在历史上第一次对男女受教育机会平等进行法律上的明确规定,是中国女性教育的第一份法律成文。                  ――-摘编自徐颖《一文纵览中外女子教育的发展》  表1反映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不断发展,指出其中一种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历史试卷 第7页 共7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丹东市2023届高三总复习阶段测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A C D A D B C D B C B C A A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 17.(14分)(1)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密度和交通便利程度;卫生观念及生活习惯;温度、气候与生态环境;外来输入;医疗条件。(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影响:疫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阻碍江南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但另一方面,促使时人对疫病的认识更加科学理性(或病菌说被国人接受并融入传统医学);时人的预防、卫生观念和行为也取得了进展;产生了公共卫生的观念与意识;官僚和社会对疫病治疗活动有所发展;促使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后世疫情防控提供宝贵经验。(8分。每点2分,任答四点8分,应包含积极与消极两方面) 18.(14分)(1)背景:鸦片战争后列强开始大规模侵华;列强扩大侵华愿望日益迫切;西方掀起科学考察热;德国工业革命,资产阶级注目国外,需要资本输出;商业组织关注中国的矿产资源等。(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影响:为德国的侵华提供便利;刺激了西方对中国的进一步考察;加速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步伐。(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引发国人对山西矿产资源的关注与开发,客观上加速了向近代矿业发展的进程;推动中国近代地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丝绸之路”的提法得到学界公认;促进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19.(12分)(1)原因:个体小农经济分散性阻碍了农业发展;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的需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不同:20世纪50年代初农业合作社: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 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是农民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历史试卷 第8页 共7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分。每点不同2分,答出一个时期得1分。三点6分) 20.(12分)示例1:由传教士办学校到国人自办学校。(2分)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在通商口岸的传教权,大批传教士来华传教,文化侵略的同时创立教会学校。教会学校开放女子教育,促进了女子入学,开近代女学教育的先河。(4分) 甲午战争,随着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维新派受近代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从男女平等的角度出发,大力提倡女子教育并付诸实践,激发国人兴办女学的愿望。(4分) 综上所述,在爱国思想和男女平等思想的推动下,国人自办女学,进一步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2分) 其他合理的论题也可:由私人办学到政府办学(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由男女分校到男女同校(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等);女子学校教育逐步有了法律保障(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等)等。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历史试卷 第9页 共7页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