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的线段;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质及运算。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线段的比,能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学生提高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例的性质及运算。难点:比例的性质、运算及应用。教学过程:一、概略归纳:1、复习“比例尺”,通过操作,计算,归纳:两条线段的比: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叫做两条线段的比,再引入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在四条线段中,如果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两条线段的比,那么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注意事项:(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归纳)①线段的比即长度的比,单位必须一致;比值是一个常数,它没有单位。②线段的长总是一个正数,故线段比不可能是负数和零;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2、看书讨论,什么是成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中,如果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线段.符号语言:若,则线段a、b、c、d成比例,反之,若则线段a、b、c、d成比例,则.提醒注意:(1)成比例线段是4条线段之间的关系.(2)线段a、b、c、d成比例亦可说a、b、c、d是成比例线段.3、知识链接:在比例式中,a、b、c、d叫做比例的项。其中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例如a:b=c:d,a与d是外项,b与c是内项,其中d叫做第四比例项。4、学生举例并相互出题计算5、练习:①、课本上的思考与探索1和2②、已知四条线段a、b、c、d的长度,试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a=8cm,b=0.05cm,c=0.6dm,d=10cm6、学生归纳小结: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首先统一四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再分别计算两条较小线段的比及两条较大线段的比,如果两个比相等,那么这四条线段成比例,如果这两个比不等,那么这四条线段不成比例.7、变式训练:已知a、b、c、d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3cm,b=2cm,c=6cm,求线段d的长.若a、c、d、b是成比例线段,其余条件不变,求d长.小结:成比例的四条线段是有顺序的,如:若,则a、b、c、d是成比例线段若,则c、b、d、a是成比例线段dcbadcbadcbaadbc8、继续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①:如果a:b=c:d,那么=;反过来,如果ad=bc(b≠0,d≠0),那么=,或=。思考:由ad=bc得到=。还可以得到哪些不同的比例式?9、推广:根据分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推导出下面两个结论 =, =,∴+1=+1∴-1=-1而+1=,+1=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