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用样本估计总体┃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选用合适的样本估计总体.2.体会样本与总体的关系,知道可以通过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通过样本方差推断总体方差.【重点难点】重点: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关系.难点:1.会选取合适的样本估计总体.2.通过计算,会用样本的平均数与方差推断总体的平均数与方差.┃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A,B农场各养奶牛200头,为了了解两农场一天牛奶的产量,随意抽取10头奶牛,称得它们的牛奶产量如下:(单位:kg)A农场:6.5,6.0,6.5,7.9,7.1,7.1,7.8,6.1,8.0,7.1.B农场:6.8,7.3,7.5,6.6,7.0,7.0,6.6,6.9,6.9,7.0.你知道如何估计A,B农场中200头奶牛一天的牛奶总产量吗?如果学校要实行“学生奶”工程,选择哪个农场作为学校的长期供货方最好呢?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从而引入新的知识.用与学生实际相关的问题导入,意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问题1:A,B两个农场所抽取的样本平均数是多少?问题2:若你是校长,你如何选择呢?问题3:我们是否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水平呢?师生活动: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计算,比较,利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水平,但部分学生会存在疑问——样本的平均数一定能代表总体的平均数吗?2.深入探讨.(1)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我们学习了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那么如何利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呢?(2)阅读并完成教材第26页问题.(3)不同的样本估计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一致的,样本估计总体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师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分析,教师巡回指导,对于共性问题及时解决,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3.例题精讲.教材第27页例1,例2.师生活动:对于例1,虽然有上述问题的铺垫,但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仍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师生共同探讨解决.由此例题得出,与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一样,当一组数据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时,可以利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及总体水平的波动情况.对于例2,由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例3某班45名学生的体重记录如下:(单位:千克)48,48,42,50,61,44,43,51,46,46,51,46,50,45,52,54,51,57,55,48,49,48,53,48,56,55,57,42,54,49,47,60,51,51,44,41,49,53,52,49,61,58,52,54,50.(1)某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了5名学生的体重如下:(单位:千克)48,51,57,...